-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一段考复习(八下)
一段考复习 一、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先进人物 六、文化大革命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⒈时间: ⒉内容: 1949年9月21日 ①《共同纲领》②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③首都④国旗⑤代国歌⑥公元纪年⑦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开国大典(考点) ⒈时间: ⒉地点: ⒊准备: 1949年10月1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 ①任命: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 毛泽东—军委主席 朱德—总司令 ②公告: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 ⒋纪念日: ⒌历史意义: ⒍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国庆节 P4国内: 国际: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全国人民的英勇斗争 三、西藏的和平解放 ⒈ 时间: ⒉方式: ⒊意义: 1951年5月 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抗美援朝战争: ⒈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⒉美国入侵朝鲜的目的: 通过朝鲜入侵中国 ⒊中国组织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原因: 美帝国主义的入侵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和世界和平 ⒋指挥者: 彭德怀 ⒌结果: ⒍意义: 美国失败 P10 ⒎精神: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⒏人物: 黄继光、邱少云 保家卫国 二、土地改革运动: ⒈目的: ⒉根本目的: ⒊标志: ⒌区域: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解放农村生产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950年6月—1952年冬 ①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②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7.注意: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土地革命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⒋时间: 6.意义: 新解放区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⒈时间: 1950年10月 ⒉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⒊意义: 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⒈组织抗美援朝。 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⒊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背景 政权巩固;经济恢复;苏联帮助 方针 过渡时期 时间 1949~1956年底 总路线 一化 三改 一五计划 1953~1957 表现 经济 政治 一化超额 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时间 任务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 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特点: 发展重工业为主 成就模范: 影响: 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三改提前 时间: 实质: 影响: 1953~1956年底 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国一届人大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课堂小结 一、“大跃进”运动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时间: 基本内容: 目的: 1958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 2、出现原因: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本国情;缺乏经验 3、主要表现 农业: 浮夸风 工业: 全民大办钢铁 4、评价 肯定: 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热情 消极影响 : 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 5、后果: ①农村:农田荒废,生产衰退 ②工业减产,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⒈出现的背景: ⒉人民公社的性质: ⒊表现: ⒋影响(严重后果): ⒌教训:(启示) 人民公社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基层单位,它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 ⑴所有制方面:“一大二公” 。“大” —规模大 “公” —公有化程度高 ⑵分配制方面:“一平二调” 。“平” —贫富拉平, “调” —平均调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制定国策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要结合本国国情。 与“大跃进”运动相伴而生。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发展(1961年—1965年) ⒈背景: ⒉调整方针: ⒊结果: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国民经济困难状况得到根本扭转,而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有: 答: ⑴ 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 ⑵1953年—1956年:农业合作社 ⑶1958年—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