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布拖彝人出发和回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布拖彝人出发和回归

一个布拖彝人出发和回归 一场大雪过后,村里的道路变得泥泞起来,天气寒冷,彝人们包裹起羊毛披毡赶路。 我经常外出旅行,外面的繁华和自己家乡的贫困反差很大,心理落差也很大。有时候,看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被物质所填满,我会觉得家乡的清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2006年,在去往拉达乡的路上,我在一个路边小店看到两个彝族老人,一个趴在简陋的木窗前用乡里唯一的公用电话和在远方打工的孩子通话,另一个靠着破旧的土墙侧耳倾听,蹭了一肩膀的土。我拍下了这个画面,又和二老聊了一会儿,他们的孩子是初次外出打工,当老人的难免日夜牵挂,为了打这个电话,他们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娃娃们在彝族年的时候就会回家过年,还能挣钱回家补贴家用哩。”我永远忘不了他们脸上那布满尘土的满足笑容。如今,移动电话已经走进了彝家的村村寨寨,但我很欣慰自己记录下了那段有温度的历史。 1.年轻的彝族妈妈在镜子前梳妆,她一会准备去村里的照相馆拍照。 2.坐马车归家的孩童。 3.火把节上,彝族老人和他的赛马准备去参加比赛,他穿着传统服装,头上的“欧贴”是长达 7米的布条缠成的。 在近十年的行走和拍摄中,最难克服的不是身体的劳累,或者拍摄条件的简陋,而是无法抵御的一种疲劳,或者说是一种审美麻木。我记录的都是自己身边的平凡场景,以及族人真实的喜怒哀乐,有好几次,我怀疑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到底应不应该这样拍,这样的行走又是否有意义。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自己停下来,多看一些书籍和作品,不停地反思和总结。作为一个山沟里的摄影师,我不能确定自己走的这条道路和这种拍摄方式是否得当,也许我本就走着一条弯路,这个只有留给时间来评判了。 山一样的尊严 布拖彝人世代生活在高寒山区,骨子里好胜、坚韧,有种牛劲。在这片土地上,牛是力量和财富的重要象征。由于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彝族人如今仍旧依靠牛来耕作。每年三月初是播种洋芋的最佳时候,家家户户都牵出耕牛,积肥、整地、选种、播种,琐碎却一丝不苟。 自古以来,彝族先民就喜爱用斗牛、斗羊、赛马和摔跤的方式为自己的部族扬名,宣示力量和声威。吉里史且是拖觉片区斗牛比赛的4连冠,提起他,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斗牛的挑选很严格,从小牛犊就要开始。吉里史且很善于选牛,小斗牛不仅得有一双好牛角,而且要四肢匀称,有发展潜力,培养成可斗的壮牛需要两三年时间。 吉里史且平时只给斗牛喂食优质的玉米、燕麦、荞麦、黄豆和上等草料,日常的喂食、梳洗、放牧等都亲力亲为。斗牛住的牛棚也有讲究,一般会与其他牛隔开,夏天要驱蚊,冬天要生火盆取暖。吉里史且与自己的斗牛形影不离,同吃同住同行,情感就像家人一样。同时他也是严格的教练,平时经常带着斗牛去附近寨子进行一对一的比赛,通过与不同的牛较量来提升斗牛的力量和技巧,树立它的信心。没事儿他还要带着自己的斗牛小跑,训练耐力。在这样的精心呵护之下,他的斗牛个个膘肥体壮、彪悍凶猛。 1.我去这户彝人家做客,小娃娃没看到过生人,我一进门他就站在火塘边哭了。 2.春播的时候,家家户户种洋芋,都用得到犁头。犁头很重,多由家里的青壮年扛到地里去。 3.骑马的少年。马是布拖彝人生活当中必备的,几乎每个人从小都会骑马。如今彝人有时外出也会骑马而行。 斗牛比赛的前夜,吉里史且将斗牛洗刷干净,喂以上等草饲。夜幕降临,村里的乡亲们汇聚到他家,送上烟酒和鼓励、祝福。 斗牛出寨前,吉里史且给它喂了一些浓烈的白酒,提神壮胆,牛的喘气重了,脖子粗了。吉里史且身穿盛装,佩带英雄带,手持木棍,在乡亲们的簇拥下,带着斗牛一步步走向火把场。火把场上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黎族老少,还有一头头斗牛,膘肥体壮,牛角锋利,肤色油亮,性子凶悍,不时传来雄壮的吼声。场上的战斗异常激烈,牛角相撞发出格格的响声,有的牛甚至一直斗到火把场外也难分胜负。斗牛的胜利是家族和寨子的无上荣耀,获得名次的斗牛身价也在一夜之间成倍增长,有好几次,吉里史且家获胜的斗牛在火把场边就以几万元的价格被人买走。在牛的身上,能看到彝族人对胜者、能者、强者的敬仰与敬佩。彝族人的斗牛比赛,其实就是一场场捍卫尊严与荣誉的“战斗”。 渐行渐远是故乡 十年间,故乡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街上随处可见穿着彝族服装的人,街边巷尾人们说的都是彝语,如今人们只有在红白喜事或是传统节日时才会穿传统服饰,城区的彝族人主要使用汉语交流,很多小孩子已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 彝族是一个重精神轻物质的民族,我们民族最宝贵、最厚重的部分多半隐藏在无形的精神文化及礼俗规矩之中。如今很多彝族文化被认为是迷信,彝族人每年都要进行的毕摩祭祀等常规活动在一些家庭已经停止。民族地区与内地的文化交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恰恰经历了这个过程,并把它记录了下来。 这几年,全国各地的摄影师纷纷走进彝族地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