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三大时代课题和对策.doc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三大时代课题和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三大时代课题和对策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三大时代课题和对策   从1912年蔡元培先生三次下达教育令,逐步取消中小学读经科和经学大学科,到2012年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中华诵”在中小学和社会机关有序开展,十几所大学成立了各自的国学专门研究、教学机构,一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不仅受到救亡的压力,也因自身的实质问题困扰,一直呈现不断削弱的趋势,但也不绝如缕,至今日而有缓慢、逐步回归的趋向。 这种趋向标志性地始自1995年以赵朴初先生为首的九位老人提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政协议案。2000年以后,全球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形成了一种自发的态势,初步形成了一些共识:1.诵读一部分经典成为家长和教师的普遍需求。2.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家长、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成为当代教育破题(尤其是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培养上)的一个有效尝试途径之一。3.有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能为目前没有坡度的母语教学、干瘪的道德教育、缺乏有效教学手段和民族内容的体育艺术教育、生硬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4.两千多年的传统教育本身经验及其教育内容,能为重建中国人的文化常识和生活方式提供庞大的资源库。海内外华人教师和家长自发参与到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学中来,就足以说明这点。 目前,无论是民间开展“读经”的教育机构,还是体制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实践,由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科定位缺失,所以教育教学形式千差万别,教育评估方式和目标上的共识尚待形成。 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的研发和师资的培训是当下的迫切任务,但如果我们从一百年的中国教育发展来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面临着三个艰巨的时代挑战:课程化、体验化和常识化的三大时代课题。 一、课程化 课堂教学是源于17世纪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发明,近代新学堂就是按照课堂教学兴办的。课堂教学是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针对特定对象,教授特定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的高效率教学。课堂教学彻底扭转了传统教育中散漫的、不追求教学成效的教学模式,大大推进了中华民族的教育近代化。而这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一遇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内容时,就变得无从下手: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不仅繁多而且极其驳杂;琴棋书画、武术太极、中医中药等非物质文化也极其丰富,派别众多。如果原封不动地学习这些内容,不仅难学,而且成效不明显,面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如何有效梳理传统文化的基础内容,并使其符合课堂教学的需求,就成了摆在当前教育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必须说明的是,蔡元培先生1935年在《教育杂志“为大学国文系的学生讲一点《诗经》,为史学系的学生讲点《书经》和《春秋》,为哲学系的学生讲一点《论语》《孟子》《易传》与《礼记》,是可以赞成的。为中学生选几篇经传的文章,编入文言文读本,也是可以赞成的。若要小学生也读一点经,我觉得不妥当,认为无益而有损。”这个思路一直决定着后来的中小学教学和大学文科教学的格局,那就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增加经过遴选的数十篇中华古诗词文赋,在德育教学中增加一些口耳相传、脍炙人口的典故,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中,增加一些太极拳、五禽戏等;大学文科的文史哲三系基本按照蔡先生的设想开课和做研究。这个思路不仅割裂了经典的完整性,也忽视了经典的超越时代的永恒性,而将经典基本视作学科的知识点。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一定限度内,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如何按照课时设计在课堂上成功教学,又必须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为什么要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如果校长、教师和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达成基本一致,形成高度共识,传统文化教育就没有办法全面开展。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认知心理教育的原则来处理传统文化教育,那么那些文辞诘曲聱牙、深奥难懂的经典,就不能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开展;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儿童技能培养和社会生存能力、职业能力等现实主义教学目标来参照,那么传统文化教育就失去了开展的必要性。所以在为什么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上,需要我们重新提出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并不断向社会大众传播。 2.教学的主体是谁?语文教师,德育教师,历史教师,还是专门的国学教师?学习的主体是谁?幼儿、青少年是否需要系统、全面学习?对于大学生这个层次来说,诵读、学习中华经典著作,几乎从来没有人反对,从来都是受到极力称赞的,但问题是如果经典教育到大学才零碎地、个人兴趣似地开始,能否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近代一百年的教学实践已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3.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哪些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合格分子应知应会的,哪些技能是需要传承和掌握的?有所抉择的古诗文的学习不能满足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那么多少文字、哪些经典著作是我们学习的合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