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芙蓉镇》政治反思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doc

从《芙蓉镇》政治反思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芙蓉镇》政治反思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从《芙蓉镇》政治反思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摘 要】《芙蓉镇》是古华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主人公胡玉音的命运起伏为主线,描写了胡玉音、秦书田、王秋赦、李国香等人物的悲欢离合,再现了芙蓉镇从1963年至1979年四个不同时代的政治风云和历史轨迹:农村经济复苏时期、“四清”运动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时期,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反思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发对探索新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切思考。 【关键词】《芙蓉镇》;反思;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芙蓉镇》是古华的长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81年《当代》第1期,并且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1年11月出版,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而且后来被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导演谢晋拍成了同样影响巨大的同名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拍成了电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古华在《〈芙蓉镇〉后记》中写道:“四人帮倒台后,我们的党和国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翻开了崭新的篇页。发展之快,变革之烈,已是恍若隔世。大批中青年作家继承老一辈作家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直面复杂的社会和人生,写出了许多光华耀目、感奋人心的好作品。新的时代提出了新的文学要求。就我来说,面对着这种新的文学要求,既有重新认识生活、剖析生活的问题,也有艺术素养、表现手段的问题。于是我探索着,尝试着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一部作品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来。这样,便产生了《芙蓉镇》。” 《芙蓉镇》一共四章,每一章专门写一年,即1963、1964、1969、1978四个年份。分析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就会发现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发展状况,毫无疑问,文学作品属于文化,作家和作品隶属于这个时代,必然地,文学作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政治情况。而古华选择这四个年份自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因为在每一个年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其影响深远。 1959年―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直接造成了我国的三年经济困难。人口锐减、粮食歉收,饥荒蔓延,迫使我党调整政策,在1963年,经济有所恢复。小说《芙蓉镇》就开始于1963年,原本客商云集的芙蓉镇集市也从之前的萧条慢慢恢复了以往的生机,芙蓉镇上生意最兴隆的个体经营者非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子莫属,小说第一章就以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子为场景,写了胡玉音、李国香、黎满庚、黎桂桂、王秋赦、秦书田、谷燕山等各色人物的出场。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因为嫉妒胡玉音的美满婚姻和其他男人们的喜爱与胡玉音交恶,为下文埋下伏笔,粮站主任谷燕山和镇大队党支部书记黎满庚都是胡玉音生活中的支持者,王秋赦的众多劣根品性逐渐暴露。 第二章写1964年,国家政治的标志性事件是四清运动的爆发,内容包括在农村开展的“清账目、清仓库、清公分、清财物”,一开始斗争对象是城市和农村的腐败分子,但后来随着工作组的设立运作,逐渐从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转向阶级斗争,实际上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在小说的情节中就是李国香作为社教工作组组长进驻到芙蓉镇,秦书田和谷燕山受到批斗,胡玉音被划为新富农并因丈夫黎桂桂的自杀成了寡妇。 第三章写1969年,这是文化大革命高潮刚过的一年,国家政治经过三年的动荡,开始重整政治秩序,只是这个秩序依然是是极左的秩序,坚持阶级斗争,颠倒黑白,对正常的人性造成了极大的扭曲。在小说中,李国香和王秋赦的政治联盟终于牢固形成,胡玉音、黎满庚、秦书田、谷燕山也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命运都面临着沉浮跌宕。而胡玉音和秦书田这对未婚同居者,分别被判三年和十年有期徒刑。 第四章写1979年,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全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开启全面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一大批冤假错案平反昭雪。落实到小说情节,胡玉音、秦书田的富农、右派身份得以平反,谷燕山做了镇委书记,黎满庚做了镇大队党支部书记,官至镇长的王秋赦无法理解时代的变化而成为疯子,他叫喊出的“文化大革命,五六年又来一次啊”,成为了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显而易见,小说中人物的兴衰沉浮完全由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所制约,由国家的政治政策决定。也就是说,人物的喜怒哀乐完全成为政治政策的晴雨表。古华在小说中利用芙蓉镇小人物生活的轨迹以展现当时国家政治的大背景,由人物的命运沉浮探讨国家错误偏离的政策给人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人性方面,同时,古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