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写作教学有效指导实践和探究.docVIP

初中语文诗歌写作教学有效指导实践和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诗歌写作教学有效指导实践和探究

初中语文诗歌写作教学有效指导实践和探究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中国一直都有崇诗风尚,以能赋诗填词为雅。可以说,诗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民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翻阅全国历年中考、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相当部分地区对作文文体都明确要求“除诗歌外”,诗歌创作被无情的排斥于升学之外。 不过,近几年来我们惊喜地发现,部分地区中、高考已不再排斥诗歌写作,并把诗歌创作作为其他文体之外又一独立文体,终于取得部分区域“合法”地位,中高考作文考试的改革终于为一部分具有特殊才情的学生无疑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这无疑是一种发展趋势,也为我们诗歌写作教学课题研究带来巨大的动力支撑。近年来,笔者从文本拓展、美文引领、情境体验、热点追踪等方面入手,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诗歌写作与作文教学、理论学习与综合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创设诗歌写作情境,在诗歌写作教学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文本拓展:巧架桥梁,模仿起步 为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让不同层面学生都能用一定的收获,我们低起点小迈步,为学生架设桥梁,让学生都能尝试一种创作成功的喜悦。 1、在语言形式“鲜明特色”处模仿。初中课文编排中,诗词篇目(尤其是现代新诗)总的来说篇幅偏小,但所选篇目大多文字精美堪称语言典范作品,在其修辞运用、句式表达、结构定式等方面颇具特色,我们可以从模仿起步。 如学习《生命》(七上课文)时,以“生命,是……”仿写几句诗;学习《理想》(七上课文)时),以《理想》为题仿写一首诗;学习《星星变奏曲》(九下课文)时,以“如果…谁不愿意…如果…谁愿意…”或“大自然的…从来不会…”等句式仿写等等,要求适度放低。如果我们一以贯之,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穿插,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低起步可以克服学生畏惧心理,让学生在不断增多的尝试中使得句子逐渐具有“诗味”。 【示例1】 生命的规则 如果每个角落都充满安宁/谁还需要规则/谁还会痛不欲生/寻找那遥远的安慰/每天/都有一场场悲剧上演/象蜂刺蛰上心头/ 谁不愿意/幸福如广博的大海/爱与欢笑在花的世界徜徉/品一杯茗茶/缕缕清香醉/奈何黄土坟头茕茕单影/一年一年/沉重的打击/击碎了一个又个的梦/生命的规则/一把暴烈的双刃剑/阴影不离 以上出自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文明出行,从我做起”成果展九年级某学生作品,显然是模仿江河《星星变奏曲》,运用“如果……谁还……谁还”的句式,抓住“蜂刺”“大海”“花”“茗茶”“黄土”“坟头”“梦”等意象,并告诫了我们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在表现手法“匠心独具”处模仿。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寓理、借景抒情等,我们可以从这些手法入手,不断模仿,丰富诗歌创作的首发手法。 如学习《金色花》《纸船》(七上课文)时,可以《风筝》(或自拟)为题写一首诗,训练“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父母亲的爱。 【示例2】 风筝 存放一冬的心情/沐着习习的春风和暖暖的艳阳/放飞自己轻扬飘逸的身姿/ 把梦紧紧拽在孩子的手中/蓝天有多阔/飞扬的世界就有多大/只有那一条细细的长线/扯不断 怀揣一路的叮咛/吮着浓浓的乳汁和甜甜的甘霖/奔向自己远方陌生的旅程/把爱牢牢拴在亲人的视线里/前方有多长/生活的历练就有多美/只有那一根柔柔的脐带/剪不断 以上出自我校七年级某学生作品,小作者巧妙抓住“风筝”这一物体,不仅抒写个人的理想,更抒发了对母亲的发自内心的挚爱之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示例3】 杨梅之歌 黑色的土地将我孕育/绿色的农肥把我滋养/和风煦日下/我睁开好奇的眼/开始生命的旅程 狂风压弯了我的腰/暴雨淋湿了我的眼/雷电交加中/我在痛苦而难忘的经历中成长 火红的日子/让每一个梦点燃/浓绿的枝叶/再也掩不住我生命的烈焰/尽一生艰苦的积攒/定还世界一个绝世惊艳 以上出自我校“打响旅游名镇,我为家乡添彩”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展八年级某学生作品,作者借杨梅由萌发、成长、成熟的过程似乎在告知人们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拥有“惊艳”的明天。 3、在作品主旨“引起共鸣”处模仿。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之至深处或极富哲理处,记叙文自不待言,说明文中的事理说明、议论文中的人生哲理亦可进行抓点延伸,不断激发学生仿写。 如学习《阿长与》、《老王》、《信客》(八上第二单元)时,布置学生去了解邻居、民工、保安等不同身份的人,开展社会走访活动,并以诗的形式讲述其故事,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示例4】 清洁工 当别人还沉浸于酣梦/你已挥着沉重的扫帚穿梭大街小巷/是你粗糙的双手/让每一个角落洁净/有人嫌弃你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