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线监测与农业资讯U化应用-生物产业自动化教学及研究中心
無線監測與農業資訊U化應用 台大生機系方煒 農業資訊科技發展協會 2006/6/11 大綱 運用行動資訊提升農業競爭力 加值、經驗經濟 無線傳輸 WLAN WSN 雙網手機 農業資訊U化應用 由e化、M化進展到U化 全球網路環境的建構 全島無線網路環境的建構 行動通信的普及 3G/WLAN雙網手機 WiMAX 時代來臨 農業競爭力 來自於知己知彼 產銷資訊 同行狀況 市場國供需狀況等 來自於產銷鏈中每一環節的加值 何謂加值 讓消費者樂意多花一點錢所換得的 安全 品質 美觀 新鮮度 多元性 方便性 服務等的提升 經驗經濟學 咖啡的價格 或許每個人的經驗不同 但是 有關人心、人性的部分 大同小異 Effect of Experience 透過感官,存入大腦成為經驗 Types of Experience Free of Wires/Size/Storage Limits 隨著IC與電子通訊技術的發展,量測系統趨向無線化、小型化、模組化、網路化及經濟與省電化發展,建構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已不是什麼難題。 常見的無線傳輸透過以下幾種方式完成: WLAN WiFi: 802.11 BT: 802.15.1 ZigBee: 802.15. 4 GSM、GPRS 雙網手機 WiMAX: 802.16 美麗的人事物讓人感動 視覺化農業視訊監測系統 透過攝影機對農作物生產狀態進行宏觀和微觀監測 無線網路及通訊協定 Ubiquitous Network WiMax IEEE 802.16 WLAN(Wi-Fi)IEEE 802.11 WAN (GSM、GPRS、3G、DTV) WPAN(Bluetooth、ZigBee、UWB) Wi-Fi (Wireless Fidelity)遵循 IEEE 802.11 FS (Field Server ) ZigBee遵循IEEE 802.15.4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 田間監測伺服器(Field-Server,FS) 密集性、低成本、多用途 可安裝多種感測器 透過網際網路,從遠端操控,做農業生產之即時田間監測、資料收集與管理 使用PICNIC (Tristate Corp., Japan)與感測器結合。具有特定IP,可結合無線AP上傳感測訊號 採行WLAN架構(802.11) 訊號轉換為具物理意義數值的動作不在伺服器內執行,透過無線傳輸的僅為原始訊號。 Field Server:802.11 ? Monitoring results created by Agent System Field Server 的國內研究 國家高速網路中心 生態觀察 興大生機系 國家高速網路中心/台大生機系 生產履歷資訊系統 台大生機系 國內發展 FS的應用上以生態觀察為主 在農業的應用 台大生機系與國網中心合作 於斗南鎮農會示範農田建立3個監測點 台大生機系自行建立4個監測點 透過FS即時提供田間資訊 有助於栽培管理 有助於產品品質的提升 有助於栽培風險的降低 有助於栽培過程的透明化 FS的實際架設與維護問題 限制 無線網路訊號強度 電力 點數少則難以遠距傳輸 怕被偷,安裝位置受限,監測效果大減 使用環境 FS在國內的使用較適合應用於設施內 由農業應用擴展到氣象應用 大尺度氣象資料? 中尺度氣象資料 氣象精確預測,特別是區域性的雨量精確預測 十種新興技術排名第一: WSN 2003 年美國MIT 技術評論(Technology Review) 認為,有十種新興技術很快就可以改變計算、醫療、製造、運輸和我們的能源基礎設施。其中排名第一的,即是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WSN 是由一到數個無線資料收集器以及為數眾多的感測器(sensors)所構成的網路系統,而元件之間的溝通則是採用無線的通訊方式。為了達到大量佈建的目的,無線感測網路必須具備低成本、低耗電、體積小、容易佈建,並具有感應環境裝置,可程式化、可動態組成等特性。 Smart Dust 2002 年夏季,研究人員把許多被稱為「塵埃」的微小型監控元件裝到海燕巢的洞穴中。 這些裝置的尺寸只有一對AA 號電池那麼大,並且裝備了一個處理器,一個小量電腦記憶體和監控溫度、濕度、壓力、光與熱量的感測器。 這些「塵埃」預示著一個到處是以電池為電源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未來,這些感測器監控我們的環境、機器甚至我們自己。 Smart Dust 工研院電通所 2003 年SCAN (Sense, Compute, And Network) WSN無線感測網 挑戰 通訊能力和能源限制 計算能力的限制 超多的數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