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状态的理论审视.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8卷 第2期 Vo1.28 No.2 2014年 3月 Mar.2Ol4 竞技状态的理论审视 张卫强,林劲杨,喻跃龙 (中南大学 体育教研部,长沙 410083) 摘 要:立足于运动训练与竞赛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在初步阐述竞技状态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竞技状态进行 r 了理论审视。指出:用唯物辩证法和实践的观点认识、分析和研究竞技状态;竞技状态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的辩证统一;是易 河 变性和稳定性的辩证统一;是可调整性和一定程度 的可控性的辩证统一;对竞技状态的评价应该将生理生化指标评价、运动 b r 成绩评价和应对水平评价结合起来;竞技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是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的辩证统一。旨在更为全面、科学的认 k 识运动状态。 体 h 关键词:竞技状态;实践;唯物辩证法;复杂性和简单性;易变性和稳定性;可调整性和可控性;对称性和非对称性 育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3596 (2014)02—0048—05 n 学 k 院 P 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参加竞 2 竞技状态的基本内涵 赛获得理想的成绩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直接 目的则是提高竞 学 a 技能力并建立应对竞赛的理想竞技状态。直接 目的是基础, 迄今为止 ,有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竞技状态的定义及内 报 刚 是获得最终 目的的前提。直接 目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提 涵进行过界定或阐述,有代表性的如马特维也夫、普拉托诺 ∞ 高竞技能力和建立竞技状态,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实 夫、哈雷 、博姆帕、博达丘克、延烽、徐本力、田麦久、叶 叫 践的角度来讲 ,运动员获得的竞技能力必须转化为竞技状 羽、熊焰 、顾季青、刘建和等ll,” 。综合来看,大家对竞 技状态的认识可归纳为:①最佳竞技状态的准备阶段;②取 态,运动员才有可能在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由此可 见,从微观上来讲,竞技状态是连接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 得优异成绩的最适宜的状态;③一种高水平的运动状态 ;④ 纽带;从宏观上讲,竞技状态是连接运动训练直接 目的和最 一 种阶段性的综合状态;⑤一种训练状态 ;⑥参加训练和比 赛的准备和现实的状态[l。 终 目的的桥梁。竞技状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虽然上述学者对竞技状态概念的基本表述不尽相同,但 访谈结果和相关研究者的结论显示,教练员和运动员 可以归纳出其基本 内涵:①与竞技能力相同,竞技状态也是 “对竞技状态的理解以及对有关 竞‘技状态’的某些问题的 一 种身体、生理、技术、战术和心理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状 关注,似乎与学术界有所不同” 。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的 态;②状态与能力不同一一 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l,而 竞技状态似乎具有更深层次的涵义,他们更倾向于以…种复 状态则是易变的。竞技状态与竞技能力也是如此一 竞技能 杂的、综合的眼光来看待竞技状态,当然这种眼光或判断也 力达到一定水平后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