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论文资料-节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之美论文资料-节选

题目: 数学之美 美在古诗词 ——谈中国古代语言文化中所闪耀的数学魅力 摘要:很多人将数学看作是科学的皇冠,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但是,在本文作者看来,数学有它另一面的风采。本文没有从技术层面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着眼于我国古代语言艺术中的数学影踪,发掘和体会其中的巧妙与智慧之处,充分展示出数学之美! 关键词:成语、古诗词、语言文化、完美结合、数字妙用 所谓先秦文化,魏晋风范,临安风骨,唐宋遗风,明清志异,中国的古代文化作品中从来就不缺少数学的身影。这些神奇的数字,或者是由此而转化的各种数学题目,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回味无穷。有可能,聪明的你会惊诧于古人的深奥智慧,擅用数学与语言文化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令后世惊叹、流传千古的绝句!下面就由本文作者,做一次您的导游,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搜寻数学的影踪,带您共赏中国古代语言文化中所闪耀的数学魅力! 成语里的数学运用 成语是语言里的“大族”。在汉语丰富多彩的成语海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用数字构成的成语。从其形式结构来看,四字格的短语形式居多。其中两个数字一般是分别镶嵌在成语的下、三位置上。例如:“三言两语”、“千呼万唤”(联合结构),“一字千金”、“千虑一得”(主谓结构),“一泻千里”、“一掷百万”(动宾结构)等。 上述类型成语中的两个数字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类: 1、数目相同,描述强调。如“一唱一和”、“十全十美”。 2、数目相近,语义联贯。如“五湖四海”、“七上八下”。 3、数目成倍,对比泛指。如“一麟半爪”、“五风十雨”。 4、数目悬殊,夸张突出。如“九牛一毛”、“挂一漏万”。 数,是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但运用在成语中的数词并不完全是代表它所指事物的确数,往往只是一般的虚指。例如“一树百获”中的“一”可以理解为“一次”,而“百”呢,就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一百次”。它并非实指种植一次收获一百次,而是虚指可以有很多的收获,以此来比喻培养人才可以长期收益。成语中的数字大多属于此类,如“韦编三绝、四分五裂、七情六欲、八面威风、十全十美、百思不解、千变万化”等。但是有些古代沿习下来的成语中数字是实指的,例如:“八仙过海”是八个神仙过海,“三气周瑜”是气了三次,“六出祁山”是六次山出兵。这些数词都是实指,一眼就可以看清。有一些成语中的数词,原来是实指,以后才演变为虚指。如“六韬三略”中的《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名,原系实指几部兵书,后来则用“六韬三略”泛指所有的兵书、兵法,“六”、“三”也就变成了虚指。再如“十室九空”,原意是说十户人家九户空,后世则用来形容人民遭到灾祸和压榨后贫困、死亡、流离失所的凄凉景况。“十”、“九”也变成了虚指。 数学给诗增韵味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词,在优秀诗人的驱遣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被前人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雷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里“数”改为“一”,更能贴切地表达出诗人蓦见而喜、喜中有惊的心情。同时,用“一枝”也更显示出所咏的确是“早梅”,艺术画面新鲜诱人,从而使全诗文气流畅、韵味平添,收到“恰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 古典诗词中常用数字,或直抒诗人的喜怒哀乐,或直绘笔下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加重感情色彩,渲染气氛或突出主题,开辟意境的作用。请看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的世界是如此广阔无垠,而一“绝”、一“灭”的现实又是这样荒寒冷落。因为“千山”、“万径”画面美而凄冷欲绝,才愈衬托出雪天寒江独钓的孤高诗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含意。诗中的形象是优美的,含有一种不同凡响的幽静美;其意境又是深邃的,具有一种不甘屈服的思想上的寄托。此诗堪称“奇绝”,这同数字“千山”、“万径”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宫词》诗。诗中句句用了数词。“三千”指离家之远,“二十”指入宫之久,“一”、“双”指声泪俱下,怨情之悲。全诗四句二十字,从空间之大写到时间之长,再写到凄切哀怒情感之悲,四个数词充分发挥了修辞作用。首先,“三千”、“二十”表多的数词与“一”、“双”表少的数词在诗中相辅相成,两两相对组成对偶句式;其次,四个数词,在表达上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数“多”者表虚也,数“少”者表实也。“三千”和“二十”皆为虚数,夸张故乡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浓缩了宫女远别故土、幽禁深宫的复杂内容,表达了她们乡情之长,宫怨之深。“一”与“双”皆为实数,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