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docVIP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道。Choi’s课题组[ 3 ] 利用商品化的SPR仪— Multiskop测定大肠杆菌O157:H7,他们在芯片上先 修饰一层蛋白G来固定抗E.coli O157:H7抗体然后 直接检测E.coli O 157:H7,其检测灵敏度可达 104/cell。2006年 Subramanian等[4]在芯片表面修 饰硫醇自组装膜,氨基偶联法将抗E.coli O157:H7 多克隆抗体固定在芯片上,利用夹心SPR检测法测 定,灵敏度可达103cfu/mL。2007年,Waswa等[5]利 用Speeta SPR仪,先将生物素化的抗E.coli O157: H7抗体固定到预先修饰有中性链亲和素的金膜表 面,这种抗体固定方式大大改善了方法的灵敏度, 可实现牛奶、苹果汁、碎牛肉等复杂体系中E.coli O157:H7的检测,其检测限可达102-103cfu/ml。 Zezza等[6]测定了小麦里的黄色镰刀菌。先提取样 品中DNA,再将黄色镰刀菌的特异性DNA片段放大, 然后检测扩增物,通过与已固定在SPR芯片表面的 互补序列杂化检测黄色镰刀菌。 (二)毒素 食品安全所涉及的毒素主要是由细菌、真 菌、水藻所产生的。2000年,Nedelkov等[7]用 Biacore X SPR仪在葡聚糖芯片表面氨基偶联抗金黄 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抗体,直接检测牛奶和蘑菇的SEB量可低 至1ng/ml[8]。SPR仪后串接一个MALDI-TOF来对已结 合的毒素确证。Medina等[9]利用商品化Biacore1000 SPR仪,竞争SPR法检测鸡蛋里的SEA (金黄色葡萄球 菌肠毒素A)。首先将SEA氨基偶联在葡聚糖芯片 上。生鸡蛋碾碎均匀后离心,然后向其中加入抗 SEA抗体,待SEA和其抗体反应后离心,使得抗原- 抗体结合物与未反应的抗体分离。取上清液,注 样使样品流过SEA芯片表面。该方法的SEA检测限可 达1ng/ml。Lotierzo等[10]采用Biacore 3000,在芯 片上修饰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识别元素采用竞争 SPR法测定软骨藻酸DA。具体做法是将含有DA和辣 根过氧化物酶修饰的DA的样品与以DA为模板的分子 印迹聚合物竞争反应。2005年,Yu等[11]采用抑制 法用自行搭建的SPR仪测定DA。Traynor等[12]也利用 抑制SPR法测定了贝壳提取物中的DA。 此 发 展 出 生 物 分 子 相 互 作 用 分 析 技 术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在 BIA的测定中是通过在SPR传感器反应界面上修饰一 层配体分子, 当被分析物与配体分子结合后, 共振 峰的位置会发生位移, 该位移的大小将反映固定在 金属表面的物质的量, 进而监测分子间相互作用, 其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在 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戴 明 (福建省中心检验所,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化学检测技 术,具有无须标记、高速、高灵敏度等特点。目前在化学和生物检测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综述了SPR 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SPR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食品安全;检测 由于SPR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实时快 速、样品无需标记等突出优点,因而有关SPR传感 器的研究与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目前SPR生物传感 器已由最初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例如:蛋白 质-蛋白质、药物-蛋白质、蛋白质-核酸、核 酸-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研究逐渐发展 到用于环境污染物和食品安全中众多小分子化合 物的检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 urface P lasmon 的重要手段,在生命科学、医疗检测、药物筛 选、食品检测、环境监测、毒品检测、法医鉴定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化学 检测技术。它是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物理光 学现象的敏感折射率的高精度光学传感器,通过 感测传感器表面的折射率微小变化而实现生物分 子的传感,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 其具有无须标记、高速化、专一性、灵敏度高以 及大量平行筛选等优点。自从1982年被应用于气体 测定和生物传感研究,20多年来得到科学界越来越 多的关注。各种新型的配置形式及其在物理、化 学、生物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研究。随着表面等 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发展成熟,多家仪器公司实现 了相关检测仪器的商品化,该类设备成为实时分 析,简便快捷地监测DNA与蛋白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