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王母形象演变看中国神话世俗化.docVIP

由西王母形象演变看中国神话世俗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西王母形象演变看中国神话世俗化

由西王母形象演变看中国神话世俗化   [摘 要] 中国古代神话的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神人的记载,而西王母是对后世发生影响最大的一个神话人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王母的形象在其流传过程中经历了三次重大演变,由《山海经》中的“怪神”化为《穆天子传》中的“人王”形象,再到《汉武帝内传》中的丽人神仙。本文将沿着西王母形象的演变轨迹,对中国古代神话世俗化演变的基本趋势进行探究。 [关键词] 西王母;神话形象;演变;世俗化 【中图分类号】 K8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186-2 神话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蒙昧时期,是人类最初的关于自然及社会的记忆。神话的创造者以其大胆和奇特的幻想不断地塑造、加工着中国神话的古老形象。在中国神话古籍所记叙的众多神人当中,西王母是一位极具特殊意义的神话人物,对中国古代神话影响极大。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西王母形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发展,由这一演变,可以管窥中国神话的世俗化演进的基本趋势。 一、《山海经》中的西王母 西王母神话传说甚古,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中后期,在殷卜辞中已有“西母”的记载,大多数人将《山海经》中的相关记载视为西王母神话的源头,所及之处有三: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次三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海内北经》) 由上所引资料可见,《山海经》中有关西王母的记述并不一致,但基本已看出她的原始形象是人、兽、神混合的异形,性别难辨,怪异凶恶。成书年代最早的《大荒西经》记载西王母有虎牙豹尾,在原始先民的心中,虎豹多以凶猛残暴的形象示人,西王母半人半兽的形象反映了原始人的图腾观念。这则神话还提及西王母的的所处环境“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 以洞穴为居,“知所写确当是一个狞猛的野蛮人,以穴穴为居,大约是一个部族酋长。”可以推测,西王母大约是一个以虎豹为图腾的部族首领。另外,西王母的居所“昆仑之丘”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神话中心。西王母和黄帝、伏羲都与昆仑神话有关,而西王母在昆仑神话中处于主神地位。《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西王母所居的“昆仑”象征着母体和女性。《水经注》:“方丈有昆仑之称。”昆仑被认为是如同壶器一样的物体,具有容纳性,它的原型即女性的子宫,“此山万物尽有“也是生育的象征。这就为后来西王母形象的女性化和温和化埋下了伏笔。 再看成书年代次早部分的《西次三经》所记,由“有人”转变为“其状如人”,并增添了“蓬发”、“善啸”,加重了西王母身上的狞猛之气,最后一句点明了她的司职(“司天之厉及五残”),“厉”指“虐疫”,“五残”是灾星,据郭璞《山海经注》:“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即掌管疾病、刑杀大权的死亡之神。再看成书年代最晚的《海内北经》所记,西王母的外形剔除了“虎齿”、“豹尾”、“穴处”、“善啸”、只有“戴胜”,并添加了“梯几”。“几”是古时候对有才德的老者表示敬意的专门设施之物,“胜”是一种装饰物。这里西王母“戴胜凭几”,表明西王母已逐步摆脱了原始人兽合体的形象,趋向“女性化”和“王者化”,并隐然有了几分雍容典雅的风度。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鸟,后来成为了男女情爱的信使和象征。此后的“昆仑山”、“戴胜”都成为了汉代西王母图像的标识。 《山海经》中所描绘的西王母的原始形象,产生于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的大环境下,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中,人类自然力生产水平低下,对自然界怀有畏惧心理,因而将西王母――这个母系氏族的首领幻化为掌管人类灾祸和生死大权的凶神。西王母形象在《山海经》内部的演化,是西王母神话演变的第一阶段。 二、《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 进入文明化时期,西王母已完全摆脱了人兽神不分的形象,以神话女神的形象出现在文献中。《穆天子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历史小说,其中耳熟能详的一段讲的就是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二人之间有一段赋诗,其文曰: 西王毋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复。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爱居其野。虎约为群,於(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帷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