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关键词: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目 录
内容摘要 I
引 言 1
1 我国船舶工业的基本状况 2
1.1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2
1.2 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3
1.3 新时期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4
2 世界船舶工业发展趋势 5
2.1 “四级”格局依旧,日韩争霸加剧 5
2.2 世界造船生产更加集中化 7
2.3 科技水平日益称为造船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8
3 我国发展船舶工业的有利条件 11
3.1 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造船业发展相匹配 11
3.2 较为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 11
3.3 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 11
3.4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11
4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引 言
2005年, 我国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造船产量、船舶出口、经济效益跃上新台阶, 全面超额完成?? 十五??计划指标, 为?? 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42% ; 全年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34% ,占造船完工总量的62% 。全国规模以上806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
中国已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10年间, 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从不到6% 扩大到了11%以上。专家们估计, 今年这一比例超过15% 问题不大, 而且中国的船舶订单中85% 以上是出口订单, 出口到包括美、日、德在内的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五期间中国造船产量年均增长30% 以上, 大大高于世界造船总量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日、韩等主要造船国的增长速度。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国家队??2006年上半年成绩喜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上半年承接船舶订单398万吨, 为年计划的133%; 中船集团公司上半年承接新船订单高达777万载重吨, 超额完成全年600万载重吨的经营指标。
本文主要分四章进行,
第一章介绍船舶工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地位、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第二章介绍世界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发展船舶工业的有利条件。
第四章给出了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
1 我国船舶工业的基本状况
1.1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船舶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朔到140年前上海的江南制造局(清同治四年, 1865年),当时江南制造局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机器等产品,同时,能够修造轮船,中国第一艘明轮蒸汽军舰“恬吉号”即由江南制造局于同治七年制造。
解放以后,船舶工业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初期到1981年,这段时期造船企业以直接为加强海军国防建设的第六机械工业部所属企业为主,以海军军用舰船的生产和维修为主要生产活动,其间还包括交通部一些直接为其船队服务的修造船厂的生产活动。第二阶段是1982年5月至1999年,六机部与交通部部分企业合并,组建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总公司打破了部门、地区界限,实现了工业同贸易、军品同民品、造船同修船、科研同生产的紧密结合,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经济实体。船舶工业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体制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有利地促进了船舶工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第三阶段是1999年7月至今,根据中央对国防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组的决定,由船舶总公司拆分为两大集团公司,使船舶工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遵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国防工业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战略方针,船舶工业深化改革,不仅在开发新市场、开发大型化、高新技术出口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而且加快了海军现代化建设,其中人民海军成功地举行数次重大军事演习和21次跨远洋出访,显示了船舶工业的丰硕成果和巨大潜力。与此同时,以江苏、浙江、山东为代表的地方修造船厂及配套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成长起来,因而形成了今天国内船舶制造业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地方船厂为代表的三足鼎立的格局。
从行业规模来看,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