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现代建筑设计师
世界现代设计史 后现代建筑设计师 ——桢文彦 199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桢文彦 获奖 名古屋大学丰田讲堂 1963年获日本建筑学会奖 藤星镆台文化体育馆? 1985年获日本建筑学会奖 1987年获Peynolds? Memovial奖 1988年获Wolfuqd奖 1990年获Thomas? Jefferson? Medalin? Architectuve奖 1993年获The? 4th? UIA? Gold? Medal奖(UIA金奖) 代宫山区域计划 获The? 3rd? Prince? of? wales? Prize? in? Urban奖 获The? l5th?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奖 主要建筑设计作品 福冈大学学生中心 东京市体育馆 京都国立现代美术馆 华哥尔艺术中心 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 岩崎美术馆 风之丘火葬场 YBG视觉艺术中心 比较喜欢他的建筑设计 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特点,该项目需要一块宁静的大规模的基地,并要确保不侵犯周围的环境。在名为“风之丘”的基地上,原有的墓地与一群最近挖掘出土的古代坟墓合为一个整体。基地是空旷而宁静的,碧空旷野,一望无际,给了建筑师很放松的空间,很好的符合了建筑的需要。建筑根据功能的需要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八角形的葬礼厅、三角形的休息厅和正方形的火葬厅。葬礼厅用于举行一些宗教仪式和守夜,火葬厅是瞻仰遗体和火化的地方,休息厅让家属在各种仪式间得到休息和 “静”是一种境界,无论表现在建筑师的思想,还是他所营造出来的空间。事实上,风之丘火葬场里不同的空间,功能不同,形态和材料也各异,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它们都表达了不同形式的“静”。 ?????? 葬礼厅是“静”的,一种在肃穆、庄重气氛下的沉静。入口处被特别处理,穿过黑色木条做成的小格子推拉门后,进入一个门道,“进门”的过程被拉长,预示了空间的过渡(图4)。葬礼厅是一个内向的空间,只有少量的光线散漫地进入。两片墙被架空离地,通过缝隙可以看见墙外平静的水面。室外的景致和光线通过水面反射进来,增加了葬礼室内气氛的迷离,产生一种超然的感觉(图5)。主要建筑材料是砖,一种古老而又强调触感的材料,在这里的运用恰到好处的配合了庄严的气氛。 休息厅是“静”的,一种轻舒胸臆、云淡风轻的宁静。大面积的透明玻璃窗引进了室外广阔而优美的景致,使家属从悲痛的心情中得到缓解和平伏。室内大量使用温暖的木材,光线漫射于室内,墙面也引进了柔和的弧线。每一个小节点都不遗余力地追求精致和简朴,一切无谓的装饰都被舍去。休息厅的空间是外向的、明亮的、温暖的(图6)。 火葬厅是“静”的,一种生命极致处寂灭超脱的寂静。主要材料是清水混凝土,一种最素净的材料。为了减轻混凝土的冰冷,木模板上清晰的木纹被细心地保留了。所有的火葬室都围绕着一个开放的水庭布置(图7)。水庭的运用在这里恰到好处。水不是死水,有一个引水管不断有流水潺潺流出,达到“于有声处见无声”的效果。火葬厅也不是完全封闭的,有两面是玻璃墙,面向水庭。平静的水面加上微微的涟漪正好与火葬厅的幽暗和寂静形成反差,一线之差,两种感受。本是矛盾的两方在这里很协调的得到互补,皆因它们所表达的内涵是一样的——寂灭、虚空、超脱。 3、连接?????? 人们常说,体验桢文彦的建筑就是去接触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来的那种独特的空间密度。的确,三个空间不同气氛的精确处理和营造,体现了一个大师举重若轻的气度和从容。除此之外,空间之间的连接和过渡也很耐人寻味。????? ? 葬礼厅和休息室之间是一条半开敞的连廊,一边是沉重的混凝土墙,一边是四根廊柱,外面是开阔的自然景致,正前方是深邃的葬礼厅入口。墙提供了倚靠感,而开阔的景观缓释了沉重,在这条走廊上缓步前进的同时,完成了参加葬礼的心理准备(图8)。 休息厅和火葬厅之间是一个小交通厅,有小踏步的楼梯和平缓的坡道。地板的材料延续了休息厅的暖色木地板,而墙面的材料则与火葬厅一致。在光线的安排上,这里有窗户,却用混凝土隔栅细细过滤外来的光线;也有天光,却经过多次的折射才进入室内。这样处理的效果是,这个小交通厅的光线强度介于休息厅和火葬厅之间,暗示了一种空间的过渡(图9)。 火葬厅和门廊之间是一个小门厅。门厅的本身很简单,只是一个“空房子”,四壁和屋顶的混凝土也同样细致地保留了木模板的木纹。顶上开一个天窗,天窗伸下一根小立柱。然而整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