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政务新媒体+”全功能应用拓展路径探析.docVIP

“政务新媒体+”全功能应用拓展路径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务新媒体+”全功能应用拓展路径探析   【摘要】近年来,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移动客户端和具有综合管理服务功能的政务网站为主要形式的政务新媒体争相发声、遍地开花,成为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但不容忽视的是,政务新媒体在资源整合、舆情引导、黏性强度以及地域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要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功能效应,必须立足“微观到底”与“宏观到顶”的全功能政务应用路径拓展,即建立本地化、垂直化信息资源库,健全信息共享联动机制,改进舆情引导技巧,丰富议程设置和内容,消除城乡数字化鸿沟,唯有如此,政务新媒体才能突破瓶颈,走出困境,真正发挥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的作用。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政务微博;政务微信   一、政务新媒体的勃兴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和云计算服务三大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自媒体形式为主流的信息技术平台日臻完善。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具有工具属性和媒介属性。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社会矛盾和复杂问题日渐凸显,社会民众心理的“相对剥夺感”和“生存焦虑症”空前强烈,如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与广大民众的沟通对话,为社会“活血化瘀”,成为政务管理中一道迫切而重大的命题。在这种背景下,政务新媒体以其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技术优势充当起了疏浚和沟通民意的桥梁。政府机构或部门通过网络政务平台回应民意关切、强化舆论引导、服务百姓民生,努力寻求政民对话与交流的“最大公约数”,建立和扩大“网上统一战线”,避免了社会隔阂,树立和维护着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目前,政务新媒体形式主要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移动客户端和具有综合管理服务功能的政务网站。近年来,党和政府顺应和引领历史潮流,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政务新媒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政务微博为例,《2016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岁末,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64522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25098个,比前一年增长9%;公务人员微博39424个,比前一年增长5%。事实证明,政务新媒体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汇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通道和政府宣讲政策、改进公共治理的新平台。在政务新媒体营造的新的网络舆论场中,政府和公众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一大批政府机构和官员开始涉足政务新媒体,成为国家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一道亮丽风景。   二、政务新媒体发展忧思   政务新媒体在经历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式发展阶段之后,在“量”的积累方面已近于饱和,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政务大V”不断涌现,“阅读量10万+”的文章层出不穷,以开放交互、高效快捷为特征的“两微一端”正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碰撞出火花、释放出利好。但不容忽视的是,政务新媒体在“质”的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讲,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公民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能够传递新闻事实,促进人际交流,但有时也会扩大意见分歧;能够引领社会舆论,但有时也会引发舆论危机,政务新媒体距离真正发挥“政”能量、实现高效率社会管理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信息资源整合不够,难以满足公众的知情需求   政务新媒体的勃兴和普及化发展,在改进政府信息收集、发布机制的同时,客观上也激发了公众更加强烈的知情需求。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海量知情需求,一些政务新媒体因为信息内容匮乏、服务功能有限而显得手足无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政府部门政务新媒体建设前期调研工作开展不到位,盲目填充网络平台内容,导致在信息编排、栏目设置上缺乏科学性,信息公开数量少,更新频率慢,内容空洞,忽视了公众获取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公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二是查询服务、在线办事等功能缺失。进入稳定的发展期后,政务新媒体仅靠内容的新鲜和诚挚的态度已?难以维持公众的兴趣和热情。信息查询、在线办事是政务新媒体新的发展趋势,但就目前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而言,绝大部分的政务平台不具备在线查询和办事功能,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包括覆盖户籍、婚姻、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的人口信息库和覆盖路况、飞机、火车、公交、天气等空间的环境信息库,同时,与地图、支付等互联网第三方应用平台的结合也做得不够。综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实现信息查询、在线办事的基础,也是影响政务新媒体功能升级的瓶颈,各级政务部门应通力合作,尽快建立区域内综合信息资源库。   (二)互动不足,舆情引导不够及时主动   目前,微博、微信注册用户均已达5亿之众,许多网络舆论事件在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