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研究   摘要:通过实地测量,研究了许昌市道路绿化带不同间隔宽度、不同高度、不同走向的微峡谷效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化带间隔宽度在0.7~4.7 m之间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微峡谷效应,当绿化带宽度为1.8 m时,微峡谷效应最显著;绿化带高度介于0.55~0.80 m之间时,均表现出微峡谷效应,当绿化带高度为0.75 m时,微峡谷效应最显著;东西走向的风速变化率为58%,南北走向的风速变化率为106%,南北走向的风速变化率大于东西走向。   关键词:绿化带;微峡谷效应;间隔宽度;风速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   1 引言   目前,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被公认为是城市道路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由于机动车排放高度较低,在行人、自行车与汽车混行的交通方式中,这些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直接危害的人数众多。已有研究表明,受道路污染影响最为严重的空间是交通主干道及两侧50 m以内,1.7 m以下的低空范围的空气[1],而该范围正是行人呼吸的主要区域,极易对非机动车道和临街建筑物内的人群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对各类交通起到分隔引导的安全功能,绿色植物还能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植物对大气中的SO2、颗粒物、NOx、Cl2、F、重金属等均有一定的净化作用[2~4]。   已有研究表明,当高大建筑物分布在狭长街道两侧时,污染物易困在其中,难以扩散,形成所谓的街道峡谷效应。而城市道路中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也可能会形成类似街道峡谷效应的绿带峡谷效应,密度过高的绿化带将不利于机动车道中污染物的扩散。   李萍等[5]采用遮阴网模拟了10 m、20 m、30 m三种间隔宽度下道路绿化带的微峡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风速小于2 m/s时,10 m和20 m间隔的道路绿化带会产生微峡谷效应,使绿化带间隔内风速增加。徐伟嘉等[6]利用风洞试验模拟研究了道路绿化带对街道峡谷内机动车尾气的扩散特征。然而,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带的微峡谷效应进行实地测量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研究以许昌市不同间隔宽度、不同高度、不同走向的道路绿化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量,研究许昌市道路绿化带的微峡谷效应变化规律,以期为许昌市及周边城市的道路绿化生态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区概况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2个区、2个县级市、2个县,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平均海拔72.8 m,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管道经过境内。许昌东临周口,西交平顶山,南接漯河,北依省会郑州,距离省会仅80 km,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311国道、地方铁路横贯东西,新郑国际机场在其北50 km处,许昌市区建成区面积1090 km2,市区人口119万人。   3 研究方法   选择许昌市魏都区绿化效果较好的八一东路、魏武大道、建安大道、学院路4条交通主干道,观测不同绿化带间隔宽度、不同绿化带高度下绿化带两侧及间隔中心处的风速,计算风速变化率,研究许昌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4条道路两侧绿化带中主要植物类型有石楠(Photinia serruluta)、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和龙柏(Sabina chinensis)。   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在风速小于2 m/s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的观测。风向采用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风速采用美国产手持气象站Kestrel 3500。   风向风速观测方法:通过对昼间车流量情况的调查,选取车流量在昼间基本稳定的时间段进行试验,一日分5个时段,即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和15:00~16:00。每20 min观测1次,每次为2 min平均风速。每次试验观测4次,取4次平均值。   不同绿化带间隔宽度下风速变化百分率计算公式:   Pv=(VA-Vc)/(VA-VB)×100%   式中,Pv是不同间隔绿化带风速变化百分率,VA是绿化带间隔中心风速,VB是机动车道靠近绿化带一侧的风速,Vc是人行道靠近绿化带一侧的风速。   4 结果与分析   4.1 绿化带间隔宽度对微峡谷效应的影响   以绿化带间隔宽度为横坐标,以风速变化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不同绿化带间隔宽度下的风速变化率曲线(图1)。由图1可以看出,当绿化带间隔宽度为0.5 m时,风速变化率仅为67 %;随着绿化带间隔宽度的增加,风速变化率逐渐增加,当绿化带间隔宽度为1.8 m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