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象无形铸英魂
【摘要】 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是广西戏剧院历时两年打造的大型舞台剧。该剧以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为题材,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情节虚构和补充,通过虚实互衬、有意无意结合、有形与无形相扣等手法,塑造了清朝名将冯子材、壮族女首领青凤、下属九命猫、冯老夫人、孙女灵儿等人物形象,歌颂了爱国军官和壮乡儿女保家卫国、宁死不屈的精神,展现了该剧独特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 壮剧《冯子材》;大象无形;镇南关战役;美学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镇南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绩显赫的战役之一,是中法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而冯子材以70高龄,临危受命,挂帅出征的英雄形象成了历史的丰碑。那么如何塑造冯子材这个人物形象则关系到壮剧《冯子材》的灵魂铸造。该剧总共分为八幕:探关、受命、闯寨、点兵、出征、驰援、血战、祭墙,以散点―聚焦、直接―间接等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式铺陈、勾勒,多位一体地刻画了冯子材的形象、本质与灵魂,体现了大象无形铸英魂的叙述手法和美学意义。
一、从散到聚的故事推演
壮剧《冯子材》分为八幕,每一幕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小故事,且每一幕重点叙述的事件都有所不同,但是幕与幕之间又有相连性并最终构成了壮剧《冯子材》的完整性。第一幕“探关”――青凤率众出关杀法军,被阻愤怒拿下九命猫。这一幕可作为故事的背景:指出了事件?l生的缘由――法军入侵;带出了百姓的生存状态――民不聊生;埋伏了青凤与九命猫的恩怨――叔侄关系却有杀父之仇,从而有交代有铺垫地推动了《冯子材》的发展。第二幕“受命”――冯子材临危受命,老当益壮任前敌统帅。这一幕在第一幕背景交代的进展中,回归到《冯子材》的主线上:清政府的态度,战争的局面,冯子材的使命,点燃了壮剧《冯子材》一触即发的反侵略战争。第三幕“闯寨”――冯子材独闯凤凰寨,不耻下跪救九命猫。这一幕既回应了第一幕埋下的伏笔,揭开了青凤与九命猫的恩怨,又恰到好处地以穿插“额外事件”的形式调整了壮剧《冯子材》的发展节奏,摒弃了“为战争而战争”地发展事件,从而回应并丰富了整出戏的内容,并为后面情节的发展设下伏笔。第四幕“点兵”――冯老夫人霸气点兵,灵儿撒娇求上战场。如果说第三幕从冯子材直接切入战前的准备,那么第四幕就是从冯老夫人间接地进入战前准备,并为下文重点刻画灵儿的故事作铺垫。第五幕“出征”――冯子材精巧布阵,抬棺赴战鼓士气。从而掀起壮剧《冯子材》全剧的情感高潮:具体诠释了该剧核心精神――视死如归、保家卫国,既暗示了镇南关大战的残酷、惨烈以及士兵的英勇奋战,同时为下一幕敌我双方正面斗争作伏笔。第六幕“驰援”――青凤被法军围困,九命猫舍命救青凤。青凤抵抗法军回应了第三幕青凤与冯子材达成的作战计划;而青凤与九命猫的冰释前嫌呼应了第一幕两人之间的恩仇;同时也从侧面描述了战争的惨烈,承接了第五幕。第七幕“血战”,镇南关大战,灵儿牺牲。第一次正面表现战争的场面,推进壮剧《冯子材》剧情发展的高潮,回应了第五幕、第六幕对战争残酷的铺垫及第四幕灵儿的结局。第八幕“祭墙”,冯子材拜祭英魂,泪洒城墙。英雄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冯子材由战前提拔的腰杆、昂扬的气势,到战后面对牺牲部下牌位时的老态龙钟及盈眶热泪,由外到内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侠骨有柔情的民族英雄。
综上可知,壮剧《冯子材》幕与幕之间具有独立性,从而形成故事中的故事,但是故事与故事之间又彼此关联,甚至是跨越式的埋伏或呼应。由此可见,壮剧《冯子材》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中始终是有一个核心事件的,并围绕该事件有计划、有节奏地层层推演,以至于该剧的八幕戏中,每幕所讲的故事最终都汇集到“冯子材与镇南关战役”这一事件上,而每一幕或是作为主事件的背景、或是铺垫、或是延伸、或是暗示。也正是因为整出戏主要还是从外围来烘托、渲染,正面刻画得比较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壮剧《冯子材》“散化”的表现;但是从戏剧的结构、从故事的演进、从人物的表演以及情感力度的厚积薄发等角度来看,壮剧《冯子材》的情节关系是很严谨的,具有层次感、承接性,而不是断裂式的互不相干。也就是说不管每一幕的故事如何走,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或者呈现“冯子材与镇南关战役”,而壮剧《冯子材》的故事编排确实也做到了这点。总而言之,如果说壮剧《冯子材》是一棵大树,那么“冯子材”就是个树干,每一幕就是树枝,枝叶越是繁荣茂盛,树干就越是强壮,反之亦然。因而壮剧《冯子材》场幕的内容越是丰富就越能突显整出戏的文化厚度与价值意义。
二、从形到质的人物塑造
故事情节如此,人物塑造亦是如此。壮剧《冯子材》每一幕的人物重点都有所不同:第一幕“探关”,突出青凤作为女首领的勇敢果断、爱憎分明;第二幕“受命”,突出冯子材老当益壮,不负使命的老英雄形象;第三幕“闯寨”,凸显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