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坪岭隧道DK2081097涌水突泥情况地质研究
坪岭隧道DK2081+097涌水突泥情况地质研究 摘 要:隧道涌水突泥情况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灾害问题,对工程本身、施工人员的安全危害极大,一旦发生,不易控制,本文根据坪岭隧道的涌水突泥情况,介绍了如何对该地质灾害进行勘察、分析,最终评价该地质灾害对隧道的影响,希望为以后遇到相类似的工程勘察、施工提供参考和经验,防止工程留下地质灾害隐患。
关键词:涌水突泥原因分析;防治对策;断层水对隧道的影响;工程措施建议
一、隧道概况
坪岭隧道位于广东省清远市境内,全长4214m,进口里程为DK2079+226,出口里程为DK2083+440;横洞与正洞交叉口里程为DK2082+370。隧道涌水突泥情况发生时,进口掌子面里程为DK2081+004,出口掌子面里程为DK2081+097,全隧剩余93m未掘进。进口DK2079+226~DK2080+190段隧道洞身围岩为薄~厚层状变质砂岩夹片岩,DK2080+190~DK2081+350段为弱风化中厚~厚层状变质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页岩。DK2081+350~DK2083+440(出口)段为花岗岩。DK2081+350附近为花岗岩与石英砂岩的接触带。DK2080+375~DK2081+420段,地表变质石英砂岩基岩大面积裸露,岩体完整,岩层总体上单斜,岩层产状N45°~60°E/15°~40°NW,涌水突泥处位于该段内,为DK2081+097处,隧道埋深约300m,掌子面附近岩性均以变质石英砂岩为主,部分为二云母石英片岩。
二、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及涌水突泥经过
1.隧道揭示地质情况
隧道由大里程开挖至DK2081+097,隧道中线左2m拱顶处揭示一直径约80cm的裂隙,裂隙向上发育(见图1),裂隙周围岩体较完整。
取样进行岩矿鉴定,DK2081+097掌子面附近岩性为变质石英砂岩为主,部分为二云母石英片岩。
2.涌水突泥经过
2008年2月11日上午,DK2081+097隧道中线左2m拱顶处裂隙突然发生涌水突泥,起初涌出约2000余立方硬塑状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夹角砾、碎石及块石,随后,施工单位立即对涌泥部位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处理,处理后暂无涌泥现象。2月11日晚再次发生突水涌泥,成分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夹角砾、碎石,泥水沿隧道漫流。2月12日~2月14日又陆续发生三次涌泥、涌水现象(见图2),掌子面附近涌泥较厚,人员无法进入,泥浆漫流至距掌子面约600m(见图3)。
2月下旬,施工单位开始对隧道内的涌泥进行清除。根据隧道排水沟中流出的水量估算,2月17日时每昼夜涌水量约3000m3,水质混浊,含较多的泥。此后涌水量较稳定,水质较清。
三、工程地质调绘情况
隧道内涌水突泥发生后,结合洞内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采取工程地质调绘复查。该段隧道两侧地表500m范围内基岩裸露,岩体完整,岩层产状较稳定,未见断层迹象。但在DK2080+540左侧730m地表发育宽1~3m的裂隙(见图5),该裂隙沿E-W走向近垂直发育,沿裂隙斜向下行进5m左右,右侧发育另一裂隙,裂隙产状为N20°W/85°S,该裂隙宽20-30cm,向山顶发育;再沿E-W向主裂隙斜向下进入25m左右,裂隙宽度逐渐变窄,走向转为N45°W,裂隙在该处向上和向下近垂直发育,宽度逐渐变窄,约50cm,裂隙两侧岩体完整,裂隙底部堆积有少量的断层角砾。该裂隙平面及空间延伸较短,向中线延伸约30m后变窄。
根据地面补充工程地质调绘、结合定测、补定测及区域地质资料、施工地质资料,综合分析,DK2080+540左侧730m的裂隙为一张性断层,该断层走向约E-W,倾角约60°S,断层上、下盘均为厚层、巨厚层变质石英砂岩,岩层产状N45~60°E/50~60°NW。地表该断层主要以张裂隙、张裂带为主,结合补充工程地质调绘及洞内开挖资料,地表裂隙与DK2081+097洞内裂隙均受构造影响,由该断层引起,沿断层面强烈发育一组节理N56°~85°E/61°~84°SE,也证实了区域构造的作用。
四、进口段掌子面及其超前地质钻探、物探情况
DK2081+097涌泥突水出现时,当时坪岭隧道全隧贯通只剩余93m(DK2081+004~DK2081+097段),因此剩余该段隧道采用进口工区向出口独头掘进, 为进一步查明掌子面前方岩体的完整程度及地下水发育情况,在DK2081+004隧道左边墙角进行了超前地质钻探(见图6)。根据钻探取芯揭示情况,DK2081+004~+010段岩石呈深灰色,岩芯破碎呈碎石、角砾状,岩质坚硬;DK2081+010~+025段岩石呈褐黄色,岩芯破碎呈碎石、角砾状,局部呈短柱状,岩质较硬;DK2081+025~+032段岩石呈深灰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