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宣化项目地址勘察报告
1宣化勘查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地理地貌特征与大地构造位置
1.1.1地理地貌特征
勘查区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张(家口)-宣(化)地区,包括张家口市区的万全县-怀安县部分和宣化县大部、涿鹿县部分地区,行政隶属张家口市。地理坐标E114°29′~115°30′,N40°20′~40°45′,面积近2000km2(图1-1)。
勘查区在区域上属燕山山地西段,该段作为晋冀蒙盆岭构造区的组成部分,表现北东向线系性明显的山岭与山间盆地呈雁列状交互展布;作为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组分,又表现第四纪盆地群沿北西走向右阶排列的特点。自北京而西的南口山前坳陷、延庆、怀来、宣化、张家口以及蔚县、原阳、大同等一系列地堑-半地堑式山间盆地群及其间所夹的小型地垒式山岭群,共同构成勘查区第四纪盆地北西成行、北东向盆岭相间成列的区域盆-岭构造—地貌景观。充分反映本区新生代晚期至今受北东东向汾谓裂谷系东北端和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西北段共同控制的的活动带特点。
勘查区沿NW-SE向展布的中-新生代盆地群,由张家口盆地、宣化盆地和涿鹿盆地组成。因地貌上恰逢中国第二地貌阶梯向第三地貌阶梯转换过渡部位,西部张家口盆地受乌兰察布高原影响,平均海拔在1000m±,其东南的宣化盆地、涿鹿盆地虽地势有所降低,但平均海拔也在800~500m之间。盆地群南北两侧为海拔1500m以上中山山地所围限。盆地依山而赋,山岭绕盆而存,盆岭耦合,共铸盆地-山岭二元地貌单元组合之特色。
1.1.2大地构造位置
就基底而言,勘查区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之冀北古陆块西南的怀安复式穹窿状褶皱隆起带和-桑干-平泉构造(结合)带上(图1-2)。北临内蒙地轴,南濒华北断坳,西接山西断隆,东以太行山断块隆起带与冀东古陆块呈镜像(图1-3)。
就板块构造而言,勘查区则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图1-4),燕山台褶带西段之宣龙复向斜内。北以尚义-赤诚深断裂与内蒙地轴为邻,西南以松枝口-右所堡大断裂与山西断隆相接,东南则以NNE向太行山断隆与冀东古陆块隔山相望。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为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东段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李四光)交汇部位,两个主要构造带的复合,构成本区基本构造格架(图1-5)。
图1-4华北地块北缘地质构造略图
PGCS-平泉-古北口-赤诚-尚义断裂(内蒙古隆起南缘断裂);D-大庙断裂FL-丰宁-隆化断裂;
CWD-赤峰-围场-多伦断裂(内蒙古隆起北缘断裂;①-岩体及编号
图1-5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东段地质构造略图
1-复式背斜轴;2-复式向斜轴;3-压性断裂;4-扭性或扭性兼压性断裂;5-其它构造体系单式或复式背斜轴;6-其它构造体系单式或复式向斜轴;7-其它构造体系压性或压扭性断裂;8-地质界线;9-新生代或中新生代盆地;10-前长城系出露区;11-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系;12-玄武岩;13-花岗岩;14-超镁铁岩
在华北断块区新生代构造单元中,勘查区则位于北东向山西断陷带(汾谓裂谷带)北端与张家口-蓬莱断裂带西段交汇部位(图1-6)。
图1-6华北断块区新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图
Ⅱ1-阴山断块隆起;Ⅱ2-鄂尔多斯断块隆起;Ⅱ3-太行山断块隆起;Ⅱ4-燕山断块隆起;
Ⅱ4-华北平原断块坳陷;Ⅱ6-鲁西-徐淮断块隆起;Ⅱ7-胶辽断块隆起;④-山西断陷带;
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
1.2 勘查区构造单元(Ⅳ级)特征
勘查区所属Ⅱ级构造单元为燕山台褶带,Ⅲ级构造单元为宣龙复式向斜。该复向斜由万全中断凹、龙关穹褶束、下花园凹褶束、涿鹿褶皱束构成。其西南的阳原台穹、蔚县凹褶束属汾谓裂谷系组分(图1-7)。
1.2.1万全中断凹——为复式向斜北翼太古宇基底分布区之西段。南北为近EW向断层所夹持,平面呈矩形。太古宇基底之上直接为时间与空间并不连续的三个中生代小型盆地所覆盖。
1.2.2龙关褶皱束——位于万全中断凹东侧,主要为太古宇基底分布区。北以北界断裂与内蒙地轴毗邻,南以中元古界底部不整合线为界,平面呈方形。中侏罗世末,受东南侧水平压力影响而穹起,构成复式向斜北翼,嗣后的晚侏罗世或中-晚白垩世小型陆相盆地,统属上叠性构造。
1.2.3下花园凹褶束——复式向斜核部,由中-新元古界和中-下侏罗统叠积而成。整体为一翼陡而底平的箱状向斜构造,西端翘起,向东倾没。南界边缘因受走向逆掩断层带的仰冲而成花边状,局部发生翻卷。该区是宣龙式铁矿的主要产区,在中-新元古代的海侵时期,,处边缘海湾环境,尤其是西部古斜坡地带,大部层位逐次尖灭。南部下花园-八宝山一带沉积于下马岭组甚至寒武系之上的是一套厚达700m以上侏罗纪含煤岩系,表现了坳陷的继承性与叠合性。
1.2.4涿鹿褶皱束——为复式向斜南翼,由太古宇及中元古界组成较紧密的褶皱束。该区东部,依稀可辨两个背斜间夹一个向斜构造,褶皱呈短轴状,轴向
N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