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doc

结题报告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题报告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 课题成果鉴定材料 主 持 人:李云来 研究单位: 山东省济南特殊教育中心 完成时间: 2012.5 【学校简介】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溯源于1947年的私立福德聋哑学校。建校以来,一代代特教人本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造福”的宗旨,在特殊教育这块处女地上默默耕耘,开拓前行,留下了闪光的足迹。进入新世纪,学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出了“给所有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一切特殊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创办国家级特殊教育示范学校”的奋斗目标,通过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升级工程,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学校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一所为盲、聋儿童、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为了加强管理,教育教学分别由政教处和教务处负责,教务处统抓教学工作,分设义教、职教两个学段。学校占地面积42亩,建筑面积18000米2,教职工109人,教学班36个,学生400余人。 为给残疾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有一流的专用教室20多个,先后开设了聋人中西式面点、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盲人中医按摩、普通高中等6个专业,并坚持走教育、生产、就业相结合一条龙服务的路子,办起了相应的实践基地,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残而有为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学校先后赢得“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 、“国家级聋校语文新概念教学法实验学校”等20多项殊荣。 《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是我校担任就业指导的老师和部分专业课老师承担的山东省职成教所“十一五”科研课题。本课题于2010年4月底正式立项后,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扶持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立足于个人岗位,以生为本,积极探索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编写了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和创新了一套适合我校职业中专阶段学生立足适应就业、开展创业模式和方法。现将研究成果总结汇报如下: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职业指导工作最早发端于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如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劳动用工部门及相关领域都引入这项工作。不难看出,它是联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就业、学业与择业、立业、创业的桥梁。 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中华职教社的前辈及同时代教育界有识之士就做了不少开拓的工作。黄炎培曾说:“职业指导,外适于社会分工制度之需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征”,“简直就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然而,建国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用工的限制,使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整整停顿了30多年。直到1986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职业指导问题研讨会”,才得以恢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劳动人事制度、教育系统招生就业制度等的改革,职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得以恢复和发展。1994年9月,原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印发“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同年10月,劳动部发出了《关于印发职业指导办法的通知》;1996年《职业教育法》中首次明确职业教育要“进行职业指导”。然而,时至今日,职教主管部门还没有一个对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指导地位和作用,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完整表述,也没有明确的政策性文件来引导扶持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使这一工作处于自发、自由、各自摸索的过程中。另外,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框架内,也没有明确的位置。作为重要分支的特殊教育的职业指导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从开设职业教育以来,在网络上发表的有关听障中专阶段的职业指导方面的论文不超过20篇。至于专门的教材,就难觅其踪了。这种种现象是否说明他们不需要这方面的研究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先看看他们自身的条件,因为听力损失,他们接触不到声音。没有对口头语的学习,使他们对语言文字接触少,感觉语言文字很难理解,造就了他们不愿意阅读,不愿意阅读更加加深了与健全人的差距。据统计,学完九年后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仅相当于健全人三年级的水平。语言的迟缓也影响了思维的发展,使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较少进行抽象思维。可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优惠,越来越多的听力残疾学生在初中毕业以后踏入职业学校的大门。他们在校内接受了三年的技能教育,走向社会后,却发现他们有很多不适的地方。在走访中,我接触过年龄大约在35左右的一名听障工人,已在原单位工作了近20年,现担任车间主任,管理近20名聋哑人。在交流中我询问单位为他交保险吗?令我惊讶的是,他竟然不知道何为保险。从我校10年前毕业的学生因在校期间也没进行过这方面的的教育,他们也没这方面的意识,但是《中华人民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