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日葵病害-精品课件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害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7一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中间隔1~3天),平均温度21~23 度,降雨量大,夜间露水大, 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有水淌,病害发展快,危害重。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 向日葵黑斑病(Alternaria helianthi Tub.et Nish.) 侵染症状首先出现在始花期。症状主要表现在向日葵叶片、叶柄、茎和花盘背面,黑褐色呈斑点状,随着病斑增多造成全部叶片短期内枯萎。 已知该病原菌为分布最广,危害性最强的一种病原体。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侵染茎。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零星白色粉状小斑块。随着病害的发展,叶子像涂了一层白粉。幼叶严重受害时,生长停止;老叶受害后,叶色变浅,逐渐枯死。嫩茎有时也可受害 。 病原:有二种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Sphaerotheca fulihinca Schlecht.。 发病规律:病在向日葵的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气温高、湿度大,发病严重。另外,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施氮肥过多,都有利于此病发生。? 拟茎点病是由病原菌Diaporthe/Phomopsis helianthi侵染所引起的向日葵腐烂病。 感病初期,这些症状表现为较大的褐斑,病原菌进入茎后,破坏养分和供水系统,受害植株快速脱水,导致植株的快速萎蔫。发生在向日葵生育后期时,出现茎部腐烂、折茎。 症状 :在向日葵花期自向日葵根部土表长出黄色、粗茎、不分枝、开紫花的列当,高约50厘米,无叶,无根,以吸根固着在向日葵根部,自向日葵根部吸取营养,一株向日葵根部可由100-150或更多的列当寄生。被害植株生长迟滞,严重感染时,在开花前即死亡。 发病规律:每株列当能产生数以万计的种子,以种子在土中越冬,种子在土中能存活8-10年。由于种子极其细小,很易被风、雨、土、农、具、人、动物、寄主的种子等携带散布出去。来年春天向日葵根部分泌出的物质促使列当发芽,产生吸根,固着在向日葵根部,营寄生生活。向日葵花期时列当伸出土表,开花结实。土壤施肥不良或干旱,向日葵受列当为害更严重。列当有明显的小种分化。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依据的理论基础 现已鉴定出的并得到认可的主要抗病基因 育种思路 向日葵锈病生理小种鉴定系统 抗病指数标准 抗病基因转移方法 小种 病原菌 基因型 寄 主 基 因 型 甲 乙 丙 丁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0 A1A1A2A2 感 抗 抗 抗 1 a1a1 A2A2 感 感 抗 抗 2 A1A1a2a2 感 抗 感 抗 3 a1a1 a2a2 感 感 感 感 R1,R2,R3,R4,R5,Pu6,Ph1(Ph2) 因此根据基因对基因理论可得知至少存在128个生理小种在栽培向日葵上危害。 向日葵锈菌是活体营养生物又有有性生殖阶段,在栽培向日葵上能够完成其发育循环,因此使病原生理小种分化频率特别高,这就造成了抗锈育种工作的难度。 分离出纯化的病原菌菌株 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接种已经纯化的病原菌株,以确定流行小种是哪一类 根据确定的流行小种进一步选择所需的抗病基因 通过杂交方式将抗病基因导入到所需的育种材料中 1. 将采集的夏孢子分离菌株在高感植株上繁殖保存 2. 鉴别寄主必须是纯合的 3. 鉴别过程需要昼夜18/22℃、10000Lux,12小时光周期可控条件 4. 当第一对真叶完全展开时,按每平方厘米500个新鲜夏孢子浓度喷施在幼苗上,并用塑料袋覆盖 5. 在20 ℃黑暗条件下培养16小时 6. 去掉塑料袋,将幼苗移至可控条件的环境下 7. 每天检查植株对锈菌的反应,接种12天后做最后的发病指数调查 0级=免疫,无侵染 1级=高抗,呈现过敏性斑点或病斑。 2级=抗病,孢子堆小,最宽处小于0.4毫米但大于0.2毫米,产孢弱伴有斑点及褪绿。 3级=感病,孢子堆大于0.4毫米但小于0.6毫米,孢子堆分离。 4级=高感,孢子堆大于0.6毫米,产包旺盛,孢子堆联合成较大的孢子堆。 单交法: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后,从其后代选育目标性状。 自交系 x 抗病基因 F1杂交种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