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库区不同阶段蓄水前后江面江岸冬季鸟类动态.PDF
动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17, 52(6): 911 ~ 936
三峡库区不同阶段蓄水前后江面江岸
冬季鸟类动态
*
苏化龙 肖文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摘要:2003 ~ 2013 年的隆冬季节(2011 年除外),对三峡库区长江主河道的重庆朝天门港-秭归茅坪港
江段(全程约 618.30 km )和 12 条一级支流(合计调查河道长度约 619.49 km ),以及2 个湖泊(长寿
湖 65.5 km2 2
,大洪湖 30 km ;调查年份2000 ~ 2013 年,2003 和 2011 年除外),进行了水禽及傍水栖
息鸟类的监测调查。观察统计到鸟类 76 种,隶属 8 目14 科 39 属,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
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种。鉴于不同类群鸟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差别较大,将观察到的与水域
生境密切相关的鸟类分为游禽类(32 种)、鸥类(6 种)、涉禽类(23 种)、傍水栖息鸟类(13 种)和
空中傍水栖息鸟类[2 种,以崖沙燕(Riparia riparia )为主体]等 5 种类型,并对各类群鸟类在三峡水库
不同工程阶段蓄水高程前后的数量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主河道中的游禽类在蓄水
139 m 高程前后数量波动幅度不大,蓄水 156 m 高程后表现出增长趋势,并且趋向于尾水点集中分布,
直至最终蓄水目标 175 m 高程后的第 5 个冬季(2013 年 1 月)数量猛增到最高,与蓄水 139 m 水位线
前后的 2 个冬季(2003 年 1 月和 2004 年 1 月)数量相比,增幅分别达 171.83%和 179.91%;然而2 个
湖泊中的游禽数值却表现出下降趋势,蓄水 175 m 高程后 5 个冬季(2008 ~ 2013 年)与 2000 年冬季
数值相比,降幅达 52.96% ~ 83.29%;大多数支流河道中的游禽数量呈现波动幅度不大或是明显下降趋
势,只有乌江和小江这 2 条支流河道中的游禽数量呈现出增长趋势,并且小江中的游禽数量一度表现
出“爆发式”增长现象后又大幅回落(2012 ~ 2013 年),可能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变化相关。涉禽
类在长江主河道中的分布格局类似于游禽类 (偏向于上游),其数量分别在蓄水 139 m 高程和 156 m 高程
后的第 1 个冬季出现峰值,蓄水前后的其他年份数量差别不大;多数支流河道中涉禽类分布数量不高,
只有嘉陵江、乌江、小江、大宁河与梅溪河的涉禽数量较多且数值波动明显。傍水栖息型鸟类总体数
量在蓄水前后出现急剧变动,数量下降明显,个别鸟种甚至消失不见。空中傍水栖息型鸟类蓄水之后
在长江主河道数量锐减,在大多数支流河道中几乎绝迹。鸥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主河道,其数量在不同
阶段蓄水初期出现峰值,至最终蓄水目标 175 m 后的第 5 个冬季其数量趋于接近蓄水之前。
关键词:隆冬季节;鸟类状况;蓄水前后;三峡水库
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263 (2017 )06-911-26
Status of Wintering Birds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of the Three Gorges
基金项目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与国家林业局项目(No. SX2004-025 ),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 2006BA003A1307 );
通讯作者,Email: xiaowenf@forestry.ac.cn ;
第一作者介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