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尚黄 盛世气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人尚黄 盛世气象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我国五大水系之一的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见于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的寿州窑便坐落于此。寿州窑创烧于南北朝中晚期,兴于隋,盛于唐,渐衰于五代。其中心窑场主要位于淮南市东部的上窑镇境内,此地位于华东腹地,丘陵起伏,植被茂盛,瓷土?N含丰富。丘陵西麓的高塘湖、窑河常年水量丰沛,向北注入淮河,古时的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寿州窑便是在这绵延四公里的山坡与河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利用当地特有的丰富资源,使窑炉之火连续燃烧了四百余年。   唐时,淮南地界属寿州所辖,窑以州名亦始于唐。寿州窑在唐代以前采用还原气氛烧制青瓷,入唐以后烧造技术进步,改以氧化气氛烧制黄色釉瓷为主,同时兼烧黑釉瓷、酱红釉瓷。“寿州瓷黄”正是陆羽《茶经》对唐代寿州窑最显著特征的著录。唐代寿州窑黄釉瓷器品种几乎涵盖生活用瓷的各个方面,但其大宗的仍为碗、盏、注子、枕、罐、壶、文具等几大类。2005年以来,为满足淮南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重点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需要,同时也为流散于各地的寿州窑瓷器能重回故里得到集中研究和展示给广大观众,淮南市博物馆集中人力财力,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的多地市精选征集寿州窑各时期瓷器近300件。笔者在其中遴选部分黄釉瓷精品,以期与大家共赏。   1.黄釉璧形底盏(图1)   口径14.8厘米,底径7.1厘米,高4.4厘米。1984年6月,淮南市孔店乡鲍庄出土,后征集收藏于淮南市博物馆。盏与碗在寿州窑众多产品中为数量最大的品种。该盏大口浅腹,玉璧形环底。胎体较薄,质轻,在露胎的足底可见胎色灰白,胎质细腻润滑,除玉璧形环底外通体内外及璧足内底均施黄釉,色如玉米。此盏制胎工艺考究,造型工整,线条简洁大方,端庄典雅。釉面光滑匀称,胎釉结合尚好,只于口沿易磨损处稍有剥釉现象。从釉色统一及盏内底部无支钉痕推断,此盏应为在匣钵中单体装烧而成,其制胎、施釉、装烧等工艺远高于一般寿州窑产品,与同时期的南北方各大名窑同类产品相比较,自有其骄人之处。   2.黄釉印花葵口盏(图2)   口径14.9厘米,底径6.4厘米,高4.1厘米。2012年3月征集于淮南本地。三瓣式敞口,下承三瓣式斜浅腹,饼形足稍外撇。盏内依葵口有三道竖凸筋,将内壁三等分,对应的外壁有三条竖凹痕。内腹壁等距模印三朵相同的花卉纹样,内底模印一俯视呈盛开的六瓣花卉纹饰。内外通体施黄釉,釉色蜡黄,外足及底无釉露乳白胎,盏内模印凹陷处釉层较厚,釉色较深。外腹下部可能因窑温过高部分釉色偏暗。内外均有细小开片,口沿及出筋处稍有剥釉。寿州窑印花工艺隋代即已成熟,但在唐代瓷盏中运用此工艺较为少见。此盏葵口式造型,本身就似一朵盛开的鲜花,加之模印以盛开的花卉纹,使整体更加华丽,影射一种盛唐气象。   3.黄釉贴花瓷注(图3)   口径10.6厘米,底径8.2厘米,高20厘米。2009年12月征集于合肥。瓷注又称执壶,是寿州窑产品中数量仅次于碗盏类的一个品种。此器为大喇叭口,长细颈,颈中微内收,圆肩丰满,腹部浑圆,下腹渐收,饼状实足稍外撇。口沿下至上腹竖置一带状弓形?。与?对称处的肩部外斜向上置一圆形短流。流与?之间两侧的肩与上腹部对称有两个贴花装饰,纹饰为一串颗粒饱满的葡萄和舒张宽大的葡萄叶,叶中起三道茎脉,纹饰表现自然写实。通体施黄釉,腹下及足无釉,露浅灰红色胎。该瓷注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装饰纹样简约美观。寿州窑烧制的瓷注形制繁多,釉色亦有多样。而带有贴花工艺保存完好的瓷注很少,可见其十分珍贵。   4.黄釉注子(图4)   口径10.2厘米,底径9厘米,高21.8厘米。2011年6月征集于淮南。喇叭口,斜直颈,上大下小,溜肩,肩上斜向上置一七棱短流,流形精致小巧,与流对称一侧颈与肩之间竖置一条状弓形?,?体扁平厚实。长圆腹,腹下稍收,饼状实足。内外通体施黄釉,色泽略显焦黄,釉面厚实,玻璃质感较强,通体发色均匀沉稳。足底无釉处露乳白胎,质细且密,虽无釉但经削修后十分光滑。整体无脱釉现象,说明其烧造温度高,胎、化妆土、釉结合致密。寿州窑瓷注应从罐壶演化而来,早期的腹部多保留罐壶腹部特点,到唐中后期已逐渐变得规整修长。此件瓷注就是典型的代表,制胎精细考究。线条简洁流畅,造型修长工整,各部分比例适中,施釉均匀,发色纯正,虽历经千年,仍如出窑新品。   5.黄釉贴花瓷枕(图5)   枕面14厘米×10厘米,高8.5厘米。2009年6月于征集淮南。此枕整体近长方体,每两个相对应面的尺寸大体相当,变化甚微,即俗称“箱形枕”。造型规整大方,横平竖直,转角处略有弧度,枕面微微内凹,菱形剪纸贴花置于枕面中央,给予生硬直线条的造型以生机。除底面裸露外,五面均施黄釉,釉色蜡黄纯净。底无釉,胎色乳白,质地细密,说明用料精细。该枕造型、釉色、装饰俱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