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文化启示(二)义和团运动的戏剧文.PDF

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文化启示(二)义和团运动的戏剧文.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文化启示(二)义和团运动的戏剧文.PDF

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文化启示(二):义和团运动的戏剧文化语境 周宁 - 义和团运动的戏剧性,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笔者研究的宗旨不在于从现象上 揭示戏剧与义和团的关系,而在于通过这个有趣的个案,分析中国文化的某种深层问 题。[1]比如说,中国传统戏剧的社会功能与意识形态意义,中国文化性格中的某种戏剧 化倾向甚至中国文化的戏剧性。研究不仅涉及艺术美学,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 范畴。 大刀会兴起的那些年,明恩溥[2]正在鲁西传教。1899年他的力作《中国乡村生 馆 活》在美国出版,书中有专章论“乡村戏剧”。[3]他说:“生活在中国的人都知道,中 国人非常喜欢戏剧表演。” 书 我们讨论了多年的中国戏剧的危机,甚至将这种讨论延伸到中国的戏剧传统中。实 际上危机既不能说明中国戏曲的过去,又不能说明目前乡村演剧的现实。20世纪末中国 图 乡村戏剧依旧繁荣,湖南的“映山红”现象,还有著名的福建莆仙戏。莆仙两县仅300 学 万人口,民间职业剧团就有100余个。好的剧团,如仙游俚声剧团,年演出都在400场 次以上。就戏曲历史而言,中国典籍对宋元以降的民间演剧之繁荣景象,多有记载。西 大 方人来中国,也都注意这种现象。万历年间到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说中国“这个民族太 爱好戏曲表演了”,[4]乾隆年间到中国的英国使团,走到哪里都发现中国人在演戏。民 门 间节庆唱戏,官场活动唱戏,甚至中国朝廷的仪式,都像是演戏。[5]明恩溥说演戏都渗 透到中国人的精神内质中并表现在社会行为上,如中国人好面子讲客套,就是一种戏剧 厦 心态及其表现。[6]鲁迅评价这一观点:“我们试来博观和内省,便知道这话并不过于刻 毒。”[7] 明恩溥在自己的著作中详细描述了中国乡村生活中的演戏活动,他在中国生活了几 十年,对此深有感触。中华帝国就是一个乡村农民的帝国。在村民封闭自然的生活中, 演戏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大事。流动的戏班走村串镇,在寺庙前或村口空场子上搭起戏 台,一演就是几天的连台戏。老百姓逢年过节,迎神赛社,或由大户出钱或按“灶”集 资,都要延请戏班子唱戏。而每逢唱戏,整个村子就像过狂欢节。所有的人都放下工作 去看戏,邻村的亲友拖家带口也来了。平日里各自以家庭为劳动、生活单位的农民,在 看戏时聚会。唱戏的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客人成灾。狂欢可能变成一场浩劫,客人 与贼一同到来。戏演完了,村里可能连一只鸡都剩不下。 明恩溥讨论中国乡村的戏剧,也讨论中国乡村的戏剧生活。他看到谢克纳的戏剧人 类学理论中所说的“环境”:“一个环境是戏剧行动发生的地方。但是理论家们认识到 这个戏剧行动并不局限于‘舞台’或局限于演员。这个戏剧行动也存在于观众所处的地 方……,所有这些连锁系统——那些演员的、观众的,负责剧场事务的人的、迎送观众 来去剧场的人的、在演出前、中、后服务观众吃喝的人的:所有这些,或者更多些,构 成了‘表演环境’”。[8]中国乡村戏剧,犹如谢克纳所说的“宽度意义上的表演艺 术”,实际上已变成一种文化仪典,它组织乡村的公共生活,并作为民间意识形态提供 给乡民集体认同的观念、价值与思维模式。因此,研究中国乡村戏剧,在表演这一基本 概念上,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