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探玉门砾岩沉积速率时空变化对气候r构造相互-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卷(Volume)35,期(Number)1,总(SUM)128
页(Pages)56~63,2011,2(February,201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
初探玉门砾岩沉积速率时空变化对
气候 -构造相互作用的意义
1,2 3 2 2 2,1,3 1
刘栋梁 ,宋春晖 ,颜茂都 ,张伟林 ,方小敏 ,李海兵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
研究所 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3.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
摘 要:气候 -构造相互作用是目前固体地球和全球变化中最前沿的核心科学问题,地表侵蚀是气候 -构造之间
的桥梁纽带,地层沉积速率则是地表侵蚀强弱的直接响应。祁连山北缘 -河西走廊在约4~2Ma期间沉积了一套
粗粒相磨拉石 -玉门砾岩,是研究气候 -构造相互作用的一个理想产物,目前其气候或构造的主要成因存在争议。
本文尝试阐述祁连山北缘 -河西走廊地区4~2Ma期间玉门砾岩形成主要诱因是气候?还是构造?在磁性地层年
代学控制下,同时期内玉门砾岩沉积速率从西北向东南减少的趋势与现今地貌的西北 -东南减少趋势相一致,而
与西北 -东南增加的现今年平均降水量相异,因此认为地貌高差应为玉门砾岩沉积速率时空变化的主要诱因,此
时期内该地区构造隆升可能驱了气候变化。
关键词:玉门砾岩;沉积速率时空变化;地表侵蚀;气候 -构造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P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52(2011)01005608
0 引 言 1990;Whipple,2009)。以上两种观点中都涉及到
地表侵蚀作用,它成为气候 -构造之间的桥梁纽带
气候 -构造相互作用是目前固体地球和全球变 (Willett,1999;Beaumontetal.,1992,2001;Whip
化中最 前 沿 的核 心 科 学 问题 (Ruddimanand pleandMeade,2004,2006)。前人研究表明构造运
Kutzbach,1989;MolnarandEngland,1990;Raymo 动形成的地貌高差(Zhengetal.,2000;Charreauet
andRuddiman,1992;AvouacandBurov,1996;Wil al.,2006;Huangetal.,2006;Fangetal.,2007;Ji
lett,1999;DupontNivetetal.,2008;Champagnac etal.,2008)或气候因素中最重要的降水分布(Bro
etal.,2009;Whipple,2009):一种观点认为构造运 zovicetal.,1997;Montgomeryetal.,2001;Thiede
动形成的造山带改变地球地表大气环流和增强地表 etal.,2004)可能是构造或气候对地表侵蚀的决定
化学风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降低,冰室效应 性因素。
致使全球气候发生改变,构造隆升驱动了气候变化 然而由于很难判定地貌高差还是由降水分布对
(RuddimanandKutzbach,1989;RaymoandRuddim 地表侵蚀起主要控制作用,气候与构造之间的相互
an,1992);另一种观点认为气候变化因地表侵蚀通 作用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全球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排水条件下软土蠕变特性与微观孔隙变化-岩土力学.PDF
- 不同棚龄大棚土壤微形态特征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PDF
- 不同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调查研究.PDF
- 不同沉积岩的自然伽玛能谱与磁化率响应特征.PDF
- 不同浓度Li2SO4水溶液结构的X射线衍射研究-分析测试中心.PDF
- 不同温度轧制多晶铝的微观组织与晶界分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 不同溶剂和反应温度对污泥热液化制取生物质油性质-环境科学学报.PDF
- 不同生境下太湖马来眼子菜的群落特征研究-生态环境学报.DOC
- 不同溶解度和剂量的药物的推拉式渗透泵系统稳定性的评价-Colorcon.PDF
- 不同生长期凡纳滨对虾肝胰腺NAGase的基本性质变化-Core.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