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当时结核病正在欧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于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为以后结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为可能消除结核病带来了希望。尽管上世纪50年代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问世,但世界大多数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服务措施。从1882年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以来至少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在1982年纪念科赫氏发现结核菌100周年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共同倡议将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本病可侵害人和多种动物。家畜中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其次为黄牛、牦牛、水牛,猪和家禽易感性也较强。 2、传染源:病人和患病畜禽,它们的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带菌,污染饲料、食物、水源、空气和环境而散播传染。 3、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饲养管理不当与本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畜舍通风不良、拥挤、潮湿、阳光不足、缺乏运动,最易患病。 (三)临床症状 结核病患畜生前的共同症状是渐进性消瘦和贫血,病牛最为明显。 1、牛结核:①肺结核:咳嗽,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厉伴有啰音或摩擦音。 ②乳房结核:有的表现为单纯的乳房肿胀,肿胀界线不清,无热无痛;有的表现为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坚硬肿块或乳房实质中有多个不痛不热的坚硬结节。泌乳期可见乳汁稀薄如水,颜色微绿,里面含有大量白色絮片和碎屑。 ③肠结核:表现为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或持续下痢。 2、猪结核:多表现为淋巴结核。常见有颌下淋巴结、咽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等。特征是淋巴结肿大发硬。无热痛。 3、兔结核:病兔衰弱消瘦,被毛粗乱,咳嗽,呼吸困难,黏膜苍白。患肠结核时常见腹泻。 4、禽结核:病禽精神萎靡,进行性消瘦,胸部肌肉明显萎缩,胸骨显露,羽毛粗乱,严重贫血,冠髯苍白,偶有下痢。 宰前检验确诊该病时,要进行结核菌素点眼或皮内注射。 (四)检验检疫 如果在畜禽群中发生了进行性消瘦、咳嗽、慢性乳房炎、顽固性下痢、体表淋巴结慢性肿胀等,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但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核菌素试验,以及细菌学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等综合诊断。 1、细菌性诊断 2、结核菌素试验 (五)处理 牛结核病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禽结核病为三类动物疫病。 1、阳性反应牛应隔离治疗:发现开放性结核病牛,应予以扑杀。 2、肉尸和内脏的处理:患全身性结核(指多个器官或多个淋巴结发生结核病),胴体和内脏化制或销毁;患局部性结核(仅发生于个别器官或某个局部或某个淋巴结),将病变部分销毁,其余部分高温处理。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检验检疫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又称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弓形虫病等寄生虫病; 家畜固有寄生虫病是指家畜传统的寄生虫病,如东毕血吸虫病、猪蛔虫病、莫尼茨绦虫病、细颈囊尾蚴病等寄生虫病。 一、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病原体是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虫。对人的危害很大,能致人死亡。 易感动物: (一)旋毛虫的生活发育史 旋毛虫为细小的线虫,成虫细小,雄虫大小为1.4—1.6×0.05mm,雌虫3—4×0.06mm,成虫与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小肠的肠壁上,叫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内,呈灶状分布,叫肌旋毛虫。 肠内成熟的旋毛虫在肠粘膜内交配,雄虫多数死亡,由肠道排出,雌虫钻入肠腺中发育,少数钻到黏膜下的淋巴间隙中发育。雌虫在感染后的7—10天,开始产幼虫,幼虫产在黏膜中,有时直接产在淋巴管和肠绒毛的乳糜管中。一条雌虫可产1,500—10,000条幼虫。雌虫在肠粘膜中寿命不超过5—6周。幼虫经肠粘膜淋巴结入胸导管再到右心室,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至全身各处,但只有进入横纹肌纤维内才能进一步发育。 感染后第7天在横纹肌内开始发现旋毛虫幼虫,呈直杆状,位于肌细胞之间,8—9天的幼虫贴附在肌细胞壁上,分泌组织酶溶解肌细胞膜,12日龄前后,幼虫向肌细胞入侵,定居在肌细胞内。进入肌细胞的幼虫,初呈直杆状,随后逐渐弯曲,与此同时,肌细胞虫体所在处,逐渐呈纺锤状膨大。感染第18天前后,幼虫已具有感染动物和人的能力,此时的虫体,充分蜷曲,但未形成包囊。第45—50天,在虫体周围形成包囊。 包囊由囊壳与囊角两部分组成,囊壳呈圆形(狗、羊)或梭形(猪、老鼠),内含一条或数条虫体,包囊由两层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