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原理与构成.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形态的分类.ppt

材料特性 材料特性是在表面物體外在的質感與內在的肌理現象, 物體所呈現材料特性在於能表現可視、可觸的質感和肌理。 這是型態所要呈現的一種造型內在(肌理)組織與外在(質感)表面, 立體造型需要適當的材料,才能表現其實體存在的真實面貌特性。 視覺形式是造形要素所不可缺的內涵,主要呈現於內在或外在的現象 形態 質感 色彩 空間 機能 具象 抽象 (一)形態(form) 形態需有賴構成的表現,才能有生命力。 「以形態為素材,給予視覺上或視覺上的組織」 各構成要素必須是純粹型態或抽象型態,避免任何模擬或具象的型態。 型態並非只有外在型態的表象創作,也有包含內在的直覺創作,構成了有目的性的呈現。 形態分類 形態分類 自然形態:石頭、草、花、樹木、礦物、動物、人體 人工形態:產品、家具、藝術品、建築 形態用途 形態感覺 純粹形態:繪畫、雕刻、‘戲劇 實用形態:工藝產品、機械、家電、用具 視覺形態: 攝影、繪畫、圖案、標誌、包裝 觸覺形態 雕刻、工藝品、紡織 聽覺形態: 電影、電視、音響 美的形式: 比例形態、平衡型態、對比型態、調和型態、 形態的分類 形態 觀念形態 現實形態 純粹形態 自然形態 人工形態 有機形態 無機形態 具體形態 抽象形態 形態的表象 在幾何學上,形被定界為非物質存在的現象 康丁斯基對於「形」認為是屬於抽象的 康丁斯基認為表達「形」最基本的方法為「點」、「線」、「面」三個元素,它有內在的精神與外在的表象。 點、線、面元素發展至立體時,可形成具立體態,由線材、面材或是塊材,表現的材質的質感形態。 * 造形原理與構成第一章 教學目標 認識造形原理與構成的基本概念與法則 認識造形的構成、形式、材料要素 認識造形的方法與應用 造形美學理念的培養與實際創作能力 造形的意義 廣義的造型包括哲理、文化、科技、生活、藝術範圍。 狹義解釋造形: 1.可分為自然界萬物個自天生的形的「自然形態」 2.由人類智慧再創造的形則稱「人為形態」兩種 自然界的形 包括山、水、野獸、花、草等。 人為的形 視覺圖案、繪畫、傢俱、產品、文具、工具、建築物、交通工具等 1. 自然界萬物個自天生的形的「自然形態」 “形”和“型”有何區別? “形”的基本義是形狀、形貌, 如“造形”“隊形”、“圖形”、“正方 形”。 “型”的基本義是鑄造器物用的模子,引申指事物的類別、產品的規格等, 如“模型”、“類型”、“髮型”、“血型”、“型號”。 外在的形象 內在的表達 亨利摩爾 造形發展因素 立體造形現象必須有一些依據的法則,這些法則是某些規律、尺度或是因襲美感的規則而遵循,它是一種原則性的規範。 自然形態的規律性是造形應用最廣來源,經由人類自己經歷多年的創新、改良、修飾而發展人為造形。 自然形態的規律法則 例如樹葉的葉脈、飛蟲翅膀功能、花瓣的對稱、樹的年輪規律形態等,是自古以來不變的法則,值得人類加以應用。 葉脈的自然形態 蝴蝶翅膀的自然形態 數學幾何比例學的原則 自希臘文化至羅馬文化,尤其在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或建築師,最喜歡用比例的原則創作造形,必以各種幾何形狀形態的組合。 至今,人類的創作也淵源自己和形狀的使用,此種原則更形成了時代性的風格。 美感形式的原理應用 是造形內涵的精神或意境,是不能去限定它的形式。 美的形式應用,必須超越規則,如果遵循了規則反而失其精神。 美的形式可由多種形式產生, 例如:以色彩的形式可構成構圖美感形式的完美或和諧, 如透過造型元素作反覆多層的延伸,可形成連續形式的現象,達到漸層的美感形式。 創作者如以特定的主題,構圖元素之間的引力,形成圖形的張力空間現象,也可以形成意境式的內在美感現象。 型態與空間 形態與空間存在於相當密切的關係, 型態的另一種構成現象,可以表現出空間的形式, 空間藉由型態的編排、層次、交錯等方法,構成有連續感, 使造形產生「實」與「虛」的張力關係,因而建構了空間的現象。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是一位國際矚目的藝術大師,1950年生於倫敦,其成名之作是系列真人大小的鑄鉛人體雕塑,這些雕塑正是以其自身為模型而鑄成的。 其後,他又製作了一些大型的誇張的鑄鐵雕塑。在過去的20多年中,他一直站在西方人體雕塑的前沿,併為其賦予新的活力。 我2008年失去的地平線 * * * *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