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王春光).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治社会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王春光)

法治社会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五、法治社会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法治社会的建构 三、法治社会的挑战 二、法治社会的现实需求 一、法治社会的基本含义 主要内容 一、法治社会 的基本含义 法治 社会 一个把法律作为社会运行基本规则并将其内化为行为规范的社会。(法理社会) 一个社会靠两类规则来运行:一类是他律规则,另一类是自律规则。法律一般来说属于他律规则,但是在一个法治社会,法律也会成为重要的自律规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法治文化、法治意识。道德属于自律规则,但是,在法治社会,一些道德规则也会被吸纳为法律,成为他律规则。 法律体系与社会是紧密切合的,一方面反映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则有社会支持的基础。 二、法治社会 的现实需求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社会转型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社会阶层分化是最明显的。 社会转型,意味着各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改变了过去靠单位来配置资源的方式,因此,就产生了不同资源的组合,即不同的社会地位或阶层。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转型实际上也是社会阶层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关系和运行规则发生明显变化。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知识、技术比经验更为重要,因此,与此有关的职业就容易获得成功,成为上层社会地位的人,否则就会沉淀在社会底层。人们更注重个体的作用,因此,原来注重族群关系,而转向个体关系,过去的差序格局被团体取代,人们处理关系的规则与以前也有所不同。 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从封闭、稳定到开放、流动;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行政到市场; 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从内部到外部。 从伦理社会到契约社会:人情到契约;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自给自足到社会供应; 社会转型 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 阶层/年份 1978年 2001年 2006年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1% 2.1% 2.3% 私营企业主 -- 1% 1.3% 经理人员 0.2% 1.6% 2.6% 专业技术人员 3.5% 4.6% 6.3% 办事人员 1.3% 7.2% 7% 个体工商户 -- 7.1% 9.5% 商业服务业人员 2.2% 11.2% 10.1% 产业工人 19.8% 17.5% 14.7% 农业劳动者 67.4% 42.9% 40.3% 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 4.6% 4.8% 5.9% 现在我们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阶层、人群、社会组织等,他们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协调呢? 各种力量交往乃至博弈,总得有有权威的游戏规则。没有游戏规则,那么往往会是弱肉强食。 当前最大的社会力量博弈是:劳资博弈、干群博弈、消费者与生产者博弈、区域博弈、贫富博弈、行业博弈、垄断与反垄断博弈、环境保护博弈、征地拆迁博弈等等。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呈上升趋势。 三、法治社会 的挑战 法治社会的基础 法治的权威问题 法治文化问题 社会大变迁 法治的权威问题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如果连这道防线不坚固的话,那么社会公正就无从谈起。在现实中,人们信“访”而不信“法”,因此说明了法治的权威并不高。这里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点是,人们并没有对法治给予足够的尊重。 现实中,酷刑逼宫、有罪推定、权力干预、地方保护主义、人情干预、证据做假、司法渎职、专业化水平低、法律模糊等问题,经常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治的权威。 法治文化问题 法治文化是指人们形成了一种自觉以法律思维和行为的习惯和做法。但是,在历史上,中国人更习惯于用人情、习俗和权力等来解决问题,而不太相信法律的功用。即使使用法律,也需要借助于人际关系,或者给予人际关系的解释。 传统社会崇尚“无诉”:能不打官司,就不打,打官司,是不好的,是没有面子的;从事诉讼的人则是恶人、坏人,有恶讼之说。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是习俗、乡规民约、社会等级以及人际关系等。 社会大变迁 社会大变迁,往往是观念、关系和利益变化最大的,对法治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在法律不健全的时候,人们做了很多事情,现在要用法律的方式做治理,就面临困境。 ——习惯做法与依法治理的张力问题:按传统来说,孩子是打大的,但是法律是不允许的;男女是平等的,但是在农村,“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女人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 ——立法尚没有真正体现各方利益,但是利益集团已经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影响立法和司法,从而影响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也影响到民众对法律的认可。 ——对外来法律知识的消化不够,出现法律与现实脱节,从而出现立法超前问题。 ——新的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缺乏法律调节和规范。 四、法治社会 的建构 法治社会 与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的关系 法治社会 建构的 路径和 条件 法治社会 的建构 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关系 三者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