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巍山地热田成因及热流体特征分析.docVIP

云南巍山地热田成因及热流体特征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巍山地热田成因及热流体特征分析   摘要:研究的巍山区16温泉源于白垩系砂岩地下破碎带热水储集带的排泄点,温泉的出露受断裂带控制,研究表明,区内热源主要为幔源热流,通过水文地质条件与水化学分析推断温泉的成因机制,利用SiO2温标法推算出了该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利用水循环计算公式估算16号温泉循环深度,对该地热田的天然放热量、地热资源量进行了估算。   Abstract: Weishan District 16 hot springs is from Cretac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with underground hot water discharge point of broken springs outcrop controlled by the fault zon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eat source in the area is mainly of mantle heat flow.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water chemistry are used to analyz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hot spring. SiO2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eat storage temperature of this geothermal field. The circulation depth of 16# hot spring is calculated by the water recycling. And the natural heat 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of this geothermal field are estimated.   ?P键词:巍山地热田;成因机制;储热构造;热源   Key words: Weishan geothermal field;genetic mechanism;thermal structure;heat source   中图分类号:P6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234-04   0 引言   云南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及其影响区内,隶属滇藏地热带,是中国大陆新近地史时期构造活动最活跃、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热异常十分显著。温泉或泉群数量约占全国已知温泉数的28%,居全国各省区之冠[1]。云南巍山位于漾濞江东岸,属云南云岭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开发和利用好巍山区地热资源,将会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完善云南地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水化学流体特征、温标法、水循环计算法来推断该区地热的成因特征,再通过热储法与天然放热量计算法得出该区地热田的储藏热能。   1 巍山地质背景   1.1 地热异常显示   巍山区热泉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上统南新组下段(K2n1)紫红色砂岩,研究热泉在巍山区西部出露,16号温泉水温70℃,流量22.60L/s,矿化度为600mg/L,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型[3]。   1.2 巍山区域地质构造   巍山区位于歹字型构造体系东支中段与经向构造复合部位。区内纬向构造主要分布于西窑区域,大体为北东向与扭动构造。研究区构造虽较为复杂,但其构造轮廓则较清晰。   研究区以歹字型构造体系占主导地位,其它构造体系仅在局部残存。各构造体系中构造形迹的展布形式与其它构造体系的交接关系见图1。   2 地热成因机理分析   2.1 热源   研究区处于滇中地区,滇中地区莫霍面温度为758~ 804℃,岩石圈底界面温度为1381~1412℃,整个地壳和壳下岩石圈地温梯度分别为1.76~1.86℃/100m、0.79~0.95℃/100m,居里面埋深为26.0~26.5km[4]。区内地壳浅部无年轻岩浆侵入岩体,故不存在岩浆热等附加热源。活动断裂产生的机械摩擦热对大地热流值亦有一定贡献率[5,6]。故可推断地幔热流与机械热为所研究地热系统的热源。   2.2 温泉的补给、径流、排泄   地下水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控制,其中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内由K2n砂岩、Q松散层组成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主要往北东方向河溪方向径流排泄,局部以泉的形式排泄。   2.3 温泉形成条件分析   研究区挽近时期活动较强的断裂有十余条,主要有蛇街断裂(F1)、白色郎断裂(F37)、哀牢山断裂(F42)、红河断裂(F45)、贡爷山断裂(F55)、新街断裂(F60)、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