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考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3期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V01.31 No.32010年6月(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Jun.2010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考察雷文彪(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柳州545004)摘要:以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莽礼仪式进行考察,认为其主要由阴朝报丧、铜鼓 造势、开牛送葬、跳猴鼓舞、沙枪送葬、长席宴客六大仪式组成。通过对广西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规程的梳理 和阐述,探讨其外在流变形式,挖掘其内在的生存机制。关键词:白裤瑶;葬礼仪式;审美人类学;考察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34(2010)03—0138—04瑶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悠(用金箔纸将竹竿包好)在死者所住的房屋朝西的 久,文化源远流长。山海经·大荒东经》曾这样记屋角捅开三块瓦片,如果死者所住的是茅屋,法式 载:“帝舜生戏,戏生瑶民”。瑶族各支系遍布湖南、道公则将从茅屋的西角扯下三根茅草,意思是死 广西、贵州、云南等地n】,广西南丹白裤瑶主要分布者将由此处“升天归西”,到西天的极乐世界去。随 在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红水河以东,约后,道公抱着一只打煞用的白公鸡到香炉前三鞠 东经107 1—107055’,北纬24042’一25。37’之间的躬,绕灵三圈后开始向阴朝地府的历代祖先报 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和瑶山瑶族乡等地,是我丧。报丧的程序也有讲究,首先是向掌管阴朝地府 国瑶族的一个重要支系,自称“吉努”,因自裤瑶男 的阎王报道,大意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有某人 子常年穿白裤而得名,有人口三万左右,被联合国 前来地府报道,请阎王地府接管”;其次是向 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死者的列祖列宗报道,大意是“曾祖某某,祖父某 民族,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人现代某,父某某,今有家人某某来与你们会和,希 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望你们在多多给予关照,相互联系,共同生活 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具有“人类文 ”;再次向在场守棺的人报告死者生前种种感人 明的活化石”之称。白裤瑶的葬礼仪式有着自身的 事迹,为人谦虚和善,以及去世地点时辰等等。报 独特性,它主要由“阴朝报丧”、“铜鼓造势”、“开牛”丧的三个程序完成后,道公用嘴将打煞用的白公 送葬、“跳猴鼓舞”、“沙枪”送葬、“长席宴客”六大仪鸡的鸡颈咬断,丢出门外,守灵的亲戚朋友开始哭 式组成。丧,哭丧的人越多,表示死者家族越兴旺发达,哭一、阴朝报丧丧人的哭声越大,哭丧时间越长,表示哭丧者越有 孝道,或与死者的关系越密切。薛艺兵先生说:“仪式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方式之一,它的存在,并不是无谓的、无二、击鼓造势 用的或tl发的、自为的存在,而是因为对社会有铜鼓、皮鼓,是葬礼活动的主要打击乐器,在 意义、起作用才存在。叫21在广西自裤瑶村寨,老平时的El子里不能随意敲打。铜鼓是白裤瑶最具 人去世后,要由亲生的子女为其洗澡、穿寿衣,然有艺术魅力的有形文化形式和民族精神、民族精 后用刻有五个或七个瑶王印的布将尸体盖住,之华的寄托。打铜鼓是白裤瑶葬礼仪式的一个重要 后请道公作法式,具体是作法是:道公用金竹竿 组成部分。铜鼓也是白裤瑶族群所崇拜的器物之收稿日期:2010一04—06 作者简介:雷文彪(1979一),男,湖南永州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138万方数据一,有时甚至将铜鼓视为神灵或家族中的一员,诚 成。具体做法是:先理好一根约2米高的木桩,用 如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所言:“溪峒爱铜鼓, 竹圈套在木桩上,然后用铁环拴住牛鼻,以长麻绳 甚于金玉。”据有关资料显示,白裤瑶的铜鼓密度 系于蔑圈外,使牛能绕着木桩转动。参加葬礼仪式 之高居国内外当今使用铜鼓民族之首,平均每 的人群每人肩背细篾金竹帽,手拿夹有一根糯谷 89人中就有一面铜鼓 “4。在白裤瑶,如果有哪一 穗的青竹枝,排成长队到砍牛场,围着牛转三圈 家有老人去世,其亲戚朋友都会不约而同的将自 后,轮流抚摸牛头牛鼻,在即将砍杀的牛脸上吻一 家收藏的铜鼓“请”出来,为逝者送葬。在白裤瑶 下,哭诉牛的功劳和对主人所做出的贡献——“我 中,铜鼓被视为神圣之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们吃的糯米哟,为何那样芳香?我们喝的米酒哟, 随意接触铜鼓,如果需要取出铜鼓,就必须举行一 为何那样醉人?这是因为哟,牛帮我们犁田耙田把 个“隆重”的“请鼓仪式”。具体做法是:把两碗酒、 地耕,五谷才能开花结果,米酒才能酿成。牛就是 半碗水放到铜鼓的鼓面上,同时还用一片竹片沾 我们的命根。它承担着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