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教学课件(中国石油大学)沸石.pptVIP

材料化学教学课件(中国石油大学)沸石.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架型硅酸盐的代表---分子筛 ZSM-5的连接示意图 含有两组交叉的孔道系统:一组是走向平行于(001)晶面的正弦孔道,另一组是平行于(010)晶面的直线形孔道。孔口为十元环,呈椭圆形,长轴为0.6nm — 0.9nm,短轴为0.55nm 阳离子分布:丝光沸石的晶胞中有8个阳离子,4个位于主孔道周围的八元环孔道中,另外4个位置不固定 Si/Al:丝光沸石的Si/Al约为10 5元环 5元环 4元环 相邻的两个五元环共用的两个四面体。 12元环 8元环 4. ZSM-5(MFI): 理想晶胞组成:Nan [Aln Si96-n O192 ] ? 16 H2O 结构特点:由8个五元环组成的结构单元通过共边联结成链状结构,然后扩展成层状,许多这样的层叠起来形成ZSM-5沸石 。 孔道: ZSM-5的主孔道窗口为十元环,孔道体系是三维的,骨架中平行于c轴方向的十元环孔道呈直线形,孔径约为0.51 ? 0.55nm;平行于a轴方向的十元环孔道呈“Z”字形,其拐角为150?左右,孔径约为0.53 ? 0.56nm Si/Al: ZSM-5沸石的Si/Al可高达50以上至无穷大,即纯硅分子筛 Silicalite-I (MFI) 和 Silicalite-II (MEI) ZSM沸石家族:已超过50种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ZSM-5,ZSM-11,ZSM-8, ZSM-48, ZSM-35 ZSM-5的结构单元,由8个5元环构成 由结构单元通过共用棱边连成链。 ZSM-5骨架结构 * 第四章 分子筛及多孔材料化学 多孔材料的分类:微孔(2nm),介孔(2~50 nm), 大孔(50nm) 按尺寸。 无定形,次晶,晶体。按结构特征。 4.1 沸石分子筛 4.1.1 沸石分子筛的命名 分子筛是多孔材料的一种,传统硅铝骨架的分子筛也被称为沸石,沸石分子筛。 1756年,瑞典科学家A. F. Cronsted将一种矿物进行焙烧时发现有气泡产生,类似于液体的沸腾现象,因此将其命名为 “沸石” 。这就是沸石分子筛名字的由来。 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对天然沸石的一些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其中包括沸石矿物具有可逆的脱水作用,即沸石脱水后又能重新吸附水。 后来人们发现沸石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矿物,其结构有多种多样。如方沸石,斜发沸石,蚀沸石,毛沸石,片沸石等,迄今为止,已经有40余种天然沸石结构被发现。但是经国际沸石学会认定并命名的天然沸石结构还不及30种。 STI MAZ 1756年瑞典矿物学家Cronstedt发现天然硅铝酸盐矿物。 1840年Damour首先注意到沸石晶体具有可逆的吸脱水作用。 1858年Eichhorn发现天然沸石与土壤一样有离子交换性质。 1862年St. Claire-Deville首次用水热方法合成了插晶菱沸石。 1930年Taylor和Pauling用X射线方法测定了第一个沸石晶体结构. 1932年McBain最早提出了“分子筛”这个专用名词。 20世纪30?40年代英国科学家Barrer在沸石的吸附和水热合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对已知的沸石按其对不同尺寸分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 沸石分子筛的发展历史 1948年Barrer首次报道了天然丝光沸石的人工合成。 1949?1954年间Milton和Breck合成了一系列有工业应用价值的沸石,称之为Linde A,X和Y型沸石。 1959年UCC公司首次推出名为Isosiv的正异构烷烃分离工艺。 1962年Mobil Oil公司将合成X型沸石用于催化裂化。 1967?1969年Mobil Oil公司发明了制备高硅?和ZSM-5沸石的方法。 1982年Wilson等报道了AlPO4分子筛的研究,随后又介绍了与其相似的 SAPO、MeAPO、MeAPSO、ElAPO、ElAPSO分子筛。 1983年Taramasso成功合成了钛硅分子筛,称为TS-1。 1988年Davis成功合成了具有十八元环的VIP-5分子筛 20世纪90年代Estermann和徐如人分别报道了两种新的具有二十元环的超大孔Cloverite和JDF-20分子筛 1992年Kresge用表面活性剂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的MCM介孔分子筛 Tabl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esignation for the zeolites 1.45?0.62 3 20-10-8 JDF-20 1.32?0.40 3 20-20-20 CLO 三叶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