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朱淑真词中感伤因素.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朱淑真词中感伤因素

浅谈朱淑真词中感伤因素   【摘要】在词这种文学形式鼎盛一时的宋代,出现了朱淑真,这样一位性情中人,用她的心弦奏出一阙阙凄凉的词作。她宛若一只凄美的荆棘鸟,将整个悲剧生命,都溶入了她的创作之中。 【关键词】悲剧生命 孤独感 感伤 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个”怨”字,便奠定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学的基础,使得感伤这种涵含在”怨”中的情绪,从而沉淀在了文学创作之中。时光追溯到了宋代,在鼎盛一时的宋代词坛中,出现了朱淑真这样一位性情中人,用她的心弦奏出一阙阙凄凉的词作。她宛若一只凄美的荆棘鸟,将整个悲剧生命,都溶入了她的创作之中。 朱淑真是一代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的女作家。她多才多艺,尤其以词著称。《白玉斋词话》说她:”幼警慧,善读书,文章幽艳,工侩事,晓音律。”《诸山常词话》卷二说:”朱淑真才色冠一时”。朱淑真与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堪称宋代词坛才女中的双壁。朱词在当时广为流传,但李清照于后世声名卓著,朱淑真于后世却少有人知,这都源于其手稿被焚,”百不存一”的缘故。其仅有的二十七阙词,在热烈大胆地抒发内心的情愫之时,却又难掩笔端的感伤。对此,笔者试从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1.感伤的来源 朱淑真太过伤感,她的词作往往给人一种”肝肠寸断”的感觉,而她又常常在作品中使用”断尽肠”、”断肠”这样的词语,如: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栏杆闲依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鹊桥仙》) 在朱淑真传世的200多首诗词中,出现”肠断”、”断肠”这样的字样不下二十余处。此外,含”断肠”之意的句子就更难以尽数了。正是因为这样,后世辑录她诗词的学者们才将她的作品集题为《断肠集》。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生卒历来众说不一。对于其生平事迹冯梦龙《情史?朱淑真》云:”早失父母,嫁市井民妻”。《古今图书集?成闺媛典》载朱淑真事迹,亦云:”按诗话:朱淑真……早失父母,嫁市井民家。”明代钱塘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说朱淑真”父母无识”。明代徐伯龄则认为朱淑真为”钱塘民家女”。魏中恭《断肠集序》说朱淑真”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及”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由此得知,朱淑真的婚姻乃由父母支配。关于朱淑真的婚姻,有新旧两种说法。旧说以为朱淑真嫁市井民家。此说最早见于《魏》序,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田艺蘅《诗女史》、冯梦龙《情史》、张宗槁《词林纪事》、陈文述《西泠闺咏》等,均沿魏说。新说以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为首。”况氏以《断肠集》中诗如《贺人移学东轩》、《送人赴试礼部》、《春日伤怀》、《寒食咏怀》、《舟行即事》、《秋日得书》等为据,驳斥了前人认为朱淑真嫁于市井民家的说法,得出以下结论:夫家姓氏失考。似初应礼部试,其后官江南者。淑真从宦常来往于吴、越、荆、楚之间。《香海堂馆词话》、《香艳丛书》载述与况氏相同。”(《朱淑真事迹索引》黄梨嫣) 不论是新说还是旧说,都有一个结论,那就是朱淑真的婚姻生活甚为不幸。陈霆说:”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语。”(《诸山堂词话》卷二,《词话丛稿》本)细阅《断肠集》中的作品,可谓一字一泪,不难看出她对丈夫的厌恶之情。如其在《愁怀》中这样写到:”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其对于丈夫的厌恶就在此一览无余了。对其丈夫的厌恶源于她的夫婿缺乏才趣,这一点在其”共谁裁剪入新诗”、”与谁江上共裁诗”等诗句中不难看出。魏仲恭在《断肠集序》中写到:”自古佳人多薄命,岂止颜色如花命如叶耶!观其诗,想其人,风韵如此,乃下配一庸夫,故负此生也。”朱淑真的才华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无疑是一个挑战,然而她不幸的婚姻又给她的整个生命打上了悲剧的烙印,使得其词作伤感苦闷,悲怆凄凉。其词多为相思之作,如: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昨宵结得梦姻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仇恨又依然。辗转衾稠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江城子》)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减字木兰花》) 朱淑真的这些相思之作显然不可能是寄给她的丈夫的。黄梨嫣女士从其《湖上小集》:”门前春水碧于天,座上诗人逸似仙。百璧一双无暇缺,吹箫归去又无缘。”等作品中推断出,朱淑真在婚后仍有婚外恋情。宋代是专制主义更为集中的时代,”三纲五常”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