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术鉴赏中通感作用探析
美术鉴赏中通感作用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便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增高提高。而在精神文化的发展之中蕴含的艺术性,则逐渐的成为了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正是因为艺术行为及艺术活动的多样化,因而其形式和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在这些艺术表现之中会经常遇到使用通感的表现手法,此类将艺术的表现性具体化到实际的感官、感觉中的做法,有利于帮助我们深入的了解艺术作品。
关键词:美术鉴赏;通感内容;作用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27-02
一、前言
一般来讲,通感这个艺术修辞手法指的是我们对某一件事物的感觉并不明确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将这种感觉转移到另外一个事物上,最终实现描述的作用。艺术实践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且常常运用通感的表现形式,这样方便于人们对艺术实践的理解以及深入的探究。通感的使用并不是最近才诞生的,而是从古代就一直延续使用,比如我国古代的文学家苏辙等人将通感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比作“诗画的相互转换”。本篇文章以介绍通感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分别从意境、气韵等方面论述通感在美术作品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对通感艺术形式的概述
对于一些美术作品来说,我们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赏析水平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些作品之中的意境,同时将自己的感性思维和实际事物有机结合,得到具有高价值的赏析结果。艺术鉴赏者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个就是通感的使用。
通感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对于唐朝诗作以及宋代词曲的分析中,发展到了近代社会,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钱钟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将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归纳为通感,就是将自己的艺术鉴赏的感觉寄托在另外一种事物上,并且借此来抒情或者加深理解认识。在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中,主体一般是人物,再将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寄托在感官上,最终形成了通感。通感的表现形式比较广泛,以下就会介绍通感运用的几个方面,希望帮助人们进行深入的理解。
三、美术鉴赏中通感的作用
(一)通感中的意境概念
艺术家或者是普通的学者在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赏析的时候,并不会直接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是将这种情感转化到另一个物体上来,借由这个客体表达主体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寄托是表达论述的主体在早先的时候就已经被其中相似的一些东西而激发,最终帮助艺术鉴赏者清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含义,这就属于美术作品意境的范畴。
我们自己感受或者是品味名家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关注焦点往往不是表层呈现出来的东西,而是深入在美术作品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通过深层的挖掘和分析,我们就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美术作品作者背后的真实想法以及想要表达的含义。从我国传统的文化作品角度来看,意境最深远的则是中国山水画,不仅因为其中中国古风的浓韵气息,更是因为在这些美术作品的背后隐藏了更多的意义需要我们来鉴赏和挖掘。
曾经宋朝的画院组织过选取画家的活动,选取的是一句古诗让应试者来对此进行分析,即“踏花归去马蹄香”,如果将这句诗词之中的“香”字意蕴更好的表现在画作之中,就成为了应试画家们苦想的问题。很多画家将“香”字的表现突出的画在了花朵上面,而比较出色的一位画家则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黑马飞奔过去,周围零落的散着几朵花瓣,而在马蹄的周围则飞了几只蝴蝶和蜜蜂。这位应试人员最终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宫廷画家,因为他很好的将对“香”的理解转换成为人们在视觉上可以看到的蝴蝶蜜蜂围着马蹄飞来表现,即将嗅觉上的香气转换成为视觉上的香味,较好的利用了通感的手法。这是通感中将视觉和嗅觉相互结合和相互转化的完美典范。
不仅仅是画作之中存在了对于通感的理解和表现力,很多文学语言之中也运用了通感的技巧,衬托出了美术作者想要呈现给我们的意境。在唐代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之中,有一句的描写非常经典,“大珠小珠落玉盘”,生动形象的将弹琵琶的乐者的美妙乐声描写了出来。文章之中很少将声音用拟声词来形容出来,因而这篇古诗词中将琵琶女演绎的琵琶声音以及高超的弹奏技艺化作了声音形式上的“落玉盘”。这种通感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听到的声音转变成为看到的景象,两者相互借鉴,场景共通,很好的表现了诗作背后的隐含意义。
(二)通感中的共鸣概述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历过不同的事情,或是悲伤,或是幸福,对这些事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可否认,对于很多的焦点话题或者重大新闻我们所表现出的关注以及同情,都是因为这些事件的描述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在很多美术鉴赏中使用通感的表现手法,可以提升美术作品之中的吸引力,引起赏析者的共鸣,更好的理解这件艺术作品的内涵。
我们美术作品之中有一幅作品是《血衣》,这幅画作之中清晰的描绘了人们智斗地主和恶霸的场景,群众的愤怒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与措施研究.doc
- 绿色照映下梦想执著追求和幻灭.doc
- 绿色环保节能建筑设计探析.doc
- 绿色财务管理概念和体系构建和应用.doc
- 缂丝技法在现代设计中创新.doc
- 编码器在黄骅港翻车机系统中应用.doc
- 缙云县养鸡规模养殖现状和应对措施.doc
- 缙云县重点保护和优良乡土树种调查.doc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临床应用.doc
- 网络RTK技术特点和如何提高成果精度.doc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整本书阅读课件.ppt
- 中考语文复习积累与运用课件.ppt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课件.ppt
- 四川省2015届理科综合试题48套第12套.pdf
- 【课件】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课件】青春牢筑国家安全防线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班会.pptx
- 【课件】原始人的创造+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上海证券-美容护理行业周报:流量加快去中心化,强运营头部品牌影响较小 -2024-.pdf
- T_CSEIA 1005—2023_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要求.pdf
- T_CDSA 504.16-2023_急流救援技术培训与考核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