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剧文本走向荧屏《赵氏孤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戏剧文本走向荧屏《赵氏孤儿》

从戏剧文本走向荧屏《赵氏孤儿》   【摘要】《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元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的作品,是讲述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2010年陈凯歌导演根据此题材利用现代价值观重新翻拍了一部同名电影。本文将从情节设置、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三方面对从文本走向荧屏的《赵氏孤儿》做简要的比较。 【关键词】传统 现代 复仇 人性 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里,他评价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林亦无愧色也”。从其情节设置上和人物形象整体上来说,《赵氏孤儿》的确不愧于此名。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打上了深刻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君臣思想的烙印。2010年华语导演陈凯歌推出了他的新片《赵氏孤儿》,从现代价值观的角度重新诠释了这部悲剧。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两部作品的好劣暂且搁置不去评判,本文基于两部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来作简要的比较。 一、情节设置之不同 从整体情节上来说,戏剧文本和电影基本情节走势是相同的。都是讲春秋时期晋国的相国赵盾一家三百多口被奸臣屠岸贾设计陷害并被灭门,为保留赵家唯一血脉,庄姬托孤,程婴救孤并抚养孤儿长大为家族报仇的的故事。然而细究其根本就会发现,杂剧和电影实际上是对这一历史故事的两种诠释。 比之于电影,杂剧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和干脆利落些,情节发展前后紧凑有致,没有更多表现人们内心的矛盾挣扎。整个故事情节大致可分为这几个部分:赵家被灭门、公主托孤、程婴救孤、孤儿复仇。杂剧中的屠岸贾之所以灭赵家是因“二人文武不和”“朝纲中独显赵盾”“信中生忿”,然后他设计陷害并杀掉了赵家三百多人,并诈传灵公之名,着赵朔服一朝典而亡。电影中除去文武不和,屠岸贾嫉妒赵盾外,还从赵盾赵朔父子日常的傲慢骄纵方面加深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公主托孤于程婴形式没有多大变化,目的都是为保住赵家唯一的血脉,但思想是绝然相反的,杂剧中的公主交代程婴好生养大孩子,长大后定要为家族报仇。而电影中的公主告诉程婴,不要告诉给这孩子他父母的身份,要让他想平凡人一样过老百姓的生活。 在孤儿复仇的问题上,杂剧处理得很干脆利落,程婴被屠岸贾主动接受为门客后,忍辱负重地抚养孤儿,孤儿在屠岸贾和程婴文武双重的教育下张大成人,“甚有机谋,熟娴弓马”。而后程婴设一小计谋用画卷告诉了孤儿他的真实身份和他所背负的家族仇恨,孤儿听罢,伤心的晕倒,苏醒之后,满腔悲愤的说,“我拼着生擒那个老匹夫,只要他偿还俺一朝的臣宰,更和那合宅的家属。”而后,孤儿寻一机会捉住了屠岸贾,并施以残忍的刑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杂剧用一看似喜剧式的结尾结束了这个悲剧。在电影中,这一情节就复杂而纠结的多了,程婴儿子妻子被杀后,极度痛苦的他决定利用这个孤儿来为自己的妻儿报仇。他去请求屠岸贾收他做门客,将孤儿认作干儿子,有意识的让孤儿和屠岸贾发展感情。可以说,孤儿成长的十五年中,程婴心中所怀的痛是难以言说的,他恨屠岸贾,却还要靠近这个仇人并取得他的信任,他看着孤儿长大却为孤儿是否真能杀掉屠岸贾担惊受怕。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 整个故事中,地位很重要且文本和电影有差距的主要是四个人物――程婴、屠岸贾、韩厥、孤儿,下面就这四个人物的形象做以下分析。 屠岸贾的形象在电影中要比在杂剧中复杂,杂剧中的屠岸贾是个阴狠残忍的奸佞小人,为了自己的嫉妒之心将赵氏三百多家属灭门,待他权倾朝野后,不辨忠奸,糊涂昏庸,公孙杵臼说他“见不平处有眼如蒙,听咒骂处有耳如聋”,只会贪图眼前享受。电影中的屠岸贾同样很阴狠残忍,但电影也着重刻画了屠岸贾的内在感情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他与孤儿相处十五年,对它视如己出,当他隐约知道孤儿的身份后,有几次机会都可以杀掉孤儿,但出于不忍他都没下手,直至最后被逼无奈。还有,屠岸贾做灵公的替罪羊硬生生地吞下围棋子,他教孤儿怎样看待敌人:“只要你不把自己的敌人当敌人看,你就没有了敌人。”这又显示出了屠岸贾智慧与胸怀 三、杂剧和电影背后所体现的思想观念 杂剧和电影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之所以有很大差别主要是因其背后的主导思想不同。中国古代社会提倡“尊儒”,儒家所宣扬的“仁”“义”在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心中是根深蒂固的。舍生取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被看作是一种很崇高的品质,所以韩厥自刎前说,他本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会做出卖人的苟且之事。公孙杵臼为救婴儿,甘愿忍受“绷扒拷吊”之刑,“有恩不报怎相逢,见义不为非为勇”,他把恩与义看成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义务。其中最突出的就属程婴了,他念到往日赵朔对他的恩情,宁愿让自己的唯一的儿子代替孤儿受死,而所做的这些他都心甘情愿,毫无愿言。 复仇是这两部作品里都非常重要的情节,虽然两个程婴所要孤儿复仇的缘由不同,其复仇的本质是相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