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乌江旅游_区域联动_整体开发_的可行性探讨.docx

乌江旅游_区域联动_整体开发_的可行性探讨.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乌江旅游_区域联动_整体开发_的可行性探讨

《探索》2003年第6期乌江旅游“区域联动 ,整体开发”的可行性探讨刘聪 1 ,牟红2(重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重庆400050)摘要:本文以区域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乌江画廊与长江三峡旅游开发的比较性研究,对乌江旅 游开发“区域联动,整体开发”的构想进行可行性探讨。认为:乌江旅游开发“区域联动,整体开发”是以区域旅游资源相对完整的空间结构和独有的资源特色为前提,客源市场为导向,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强景区内各 地政府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共同保护资源,统一规划,相互协调,整体开发。共同打造一个面向国际旅游市场,面向 21世纪的大规模、高质量,高品味的“千里乌江画廊”品牌。关键词:乌江;区域联动;整体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 - 5194 ( 2003) 06 - 0127 -03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15———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指出:旅游区域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开发已成为一大 趋势。主要表现在:由单一产品开发向产品综合开发转变;由 单一景点开发向目的地综合开发转变;由单一开发项目向配 套开发转变;由注重实体开发向注重文化性开发转变。开发思路也由注重于经济功能转向社会、环境、文化发展等方面。因此,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形势,旅游开发尤其是大景域 的开发不能受行政区划的局限,要以资源的整合、产品品位 的提升为目的,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高瞻远瞩,整体联动, 方能实现乌江旅游开发高质量、高水平、大规模的远景目标。一、乌江画廊与长江三峡旅游开发的比较分析乌江旅游处在长江三峡阴影区内,但乌江旅游资源的价 值并不亚于长江三峡。从根本上说,乌江旅游的启动,是长江 三峡旅游线的延伸和内容特色的丰富。乌江旅游亦能依托长 江三峡旅游以求发展。这不单是量的积累和同类产品的简单 拼凑,而是新品种的增添和风格特色的弥补(姚作为2001)。 1、两江旅游发展历史的比较。以大江大峡为资源基础的 长江三峡,与乌江相邻,是全国十大名胜风景区之一。相邻的“千里乌江画廊”却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养在深闺人未识”。通过比较分析,这落后的历史正是新世纪开发乌江旅游的机遇。乌江与长江三峡一样,航运的历史都较久远。上世纪以 来,以省会城市为中心,连通都城北京的陆上交通网络日见 成型。尤其是国道公路干线的开通,以其快捷、灵活、便利的 优势逐步取代了水上运输的的市场。乌江的航道运输功能逐 步萎缩。长江三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贯通西南华中的交通咽喉,西部广大地区通达沿海的重要水道,很早就 受到世界的关注。这是上世纪中期长江三峡发展旅游的基础 条件。20世纪70年代初,重庆长江轮船公司就开始重视外国 游客、海外侨胞、港台同胞旅游接待的业务。1979年10月,中 央决定长江对外开放,到长江旅游的海外客人越来越多。1992年4月3日,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了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决议,长江三峡从此在今后几十 年的时间里,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无疑带动 了三峡旅游热的迅猛升温。相对于长江航运而言,乌江航运的形成则要晚一些。据 史料记载:乌江航运在距今2300多年前———即公元前316年 秦惠王派秦将司马错率兵由涪陵而入,经巴涪水,即乌江上 溯取楚商子之地为黔中郡。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又派司马 错率巴蜀兵十万,船只一万艘,载米六百万石,自岷江而上, 入长江。转溯巴涪水(今乌江),再次夺取楚商子之地。这是历 史上有关乌江军事运输方面最早的记载 (汪育江 2000)。但 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乌江上游是不能通航的。因为上 游为典型的山区型河流岩溶发育,故有三处伏流段。再加上 深切峡谷,坡陡流急,河面狭窄弯曲,天然落差为4.29%,故 乌江上游不能通航。乌江中下游航道有大小险滩200余处。从思南到乌江渡有三个断航滩;而乌江下游也存在新滩、龚滩等四个断航 滩。上上下下的往来船只,行至滩头滩尾,就停船搬滩,易船 再运。由于上下往来的不便利,乌江的商旅通道一度中断,水 上交通干道的功能已经失去,未能自然形成旅游热线。我们发现,长江三峡旅游的形成有其自然的条件和历史 的成因。乌江旅游却不具备这个条件,需要人为的推动和开 发。这正好为乌江旅游的高起点、高品位、科学地开发提供了收稿日期 :2003 - 10 -22作者简介:1.刘聪,男,重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重庆指南车旅游研究所所长。著有《长江三峡旅游文化》等二部专著。主持编制过多项区域旅游规划。2.牟红,女,重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旅游教研室主任。主持编制过多项区域旅游规划。机遇。2、两江资源的比较。乌江以峡谷群落为主体的旅游资源 与长江三峡相比并不逊色。如果说三峡以高雄磅礴的气势取 胜的话,那么乌江则以峡谷群的规模让人震撼。乌江精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