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陕南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及对应保护措施
J.Xi′an Univ.ofArch.& Tech.(SocialScienceEdition)Aug 8刍议陕南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及对应保护措施李琰君1,2,马科1,杨豪中2(1.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54;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摘 要:陕南传统民居是我国民居建筑与传统文化的瑰宝,记录了陕南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陕南多地传统民居的大量考察、调研、测绘等获取了丰富的资料,充分了解陕南传统民居的成因与发展脉络, 分析总结了陕南传统民居的形态与现状。 并阐述了陕南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保护意义,提出了合理可行的保 护与发展的方法与建议。 同时为陕南当地乡土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关键词:陕南;传统民居;形态;保护中图分类号:TU-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192(2012)04-0035-06ATentativeViewandtheProtectiveMeasuresoftheArchitecturalMorphologyoftheTraditionalDwellingsinSouthernShaanxiLI Yan-jun1,2 ,MAKe1 ,YANGHao-zhong2(1.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2.Xi′anUniv.ofArch.& Tech.,Xi′an 710054,China)Abstract:ThetraditionaldwellingsinSouthernShaanxi,onekindofChinesedwellingsoftraditionalculture,recordthehistoricalandculturaldevelopmentinSouthernShaanxi.Withplentyofinvestiga- tions,surveysand mappings,the paper has gota wealth ofinformationin places of Southern Shaanxi,thusacquiringafullunderstandingofthetraditionaldwellings.Analyzingthearchitectural morphologyandthestatequoofthedwellings,thispaperexpoundstheprotectivevalueofthetradi- tionaldwellingsinSouthernShaanxi,putsforwardthesuggestionsofthereasonableprotectionand development,andatthesametimeprovidessomeusefulreferencetothelocalandnewruralconstruc- tioninSouthernShaanxi.Keywords:SouthernShaanxi;traditionaldwellings;pattern;protection中国民居发展的活化石。 在对传统民居研究与保护如火如荼的今天,大区域下的传统民居都得到深 入的研究,也得到了较为完整保护。然而对于偏远一、引言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的小区域文化影响下的传统民居却没能得到很好收稿日期:2012-03-29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008GXSD128)作者简介:李琰君(1962-),男,陕西户县人,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 院 教 授,硕 士 生 导 师,博 士,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和平面 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其中陕南传统民居就处于此位置。如何将这类传统民居得以更好的研究、保护 与传承是当今人们所面对的严峻课题。居而言,从民居研究工作开展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陕 南 地 区 自 古 以 来 多 受 各 地 区 文 化 与 移民文化的影响,使得当地传统民居在多元文化 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因此多元化就成了陕南地 区传统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陕南传 统 民 居 大 致 以 以 下 几 类 形 态 存 在:(1)“四水 归 堂”式 的天井合院民居,此 类 民 居 多 位于当地较为宽敞之地,陕南地区的天井合院建 筑有三合 院 与 四 合 院,四 合 院 居 多。 (2)前 店 后 宅式的传统 民 居,这 类 民 居 在 陕 南 较 为 多 见,前 面多为商铺,提供商品供来去的商客购买。 后面 则是主人居住的空间,且多以数家民居相连的形 式在街道两侧呈现,形成古街与古镇。 如柞水凤 凰古镇、陕南古镇秦木川、旬阳蜀河古镇、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