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observability属性检查的动态非传递无干扰模型.docVIP

基于ip-observability属性检查的动态非传递无干扰模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ip-observability属性检查的动态非传递无干扰模型

基于iP-Observability属性检查的动态非传递无干扰模型 迮恺 陈丹 庄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针对现有模型对于系统动态可信性判定过于严格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i P-可观测属性检查的动态非传递无干扰模型。该模型将系统抽象为一个六元组, 从无干扰理论、系统状态可观察性和系统状态影响因素等三方面出发, 通过i P-可观测属性的引入, 经由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的转换, 将i P-可观测属性转变为有限状态自动机中的P-可观测属性, 进一步利用P-可观测属性检查算法来反推原系统满足动态非传递无干扰理论。最后给出相应抽象系统实例以说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iP-可观测属性; 非传递无干扰; P-可观测属性; 属性检查算法; 自动机模型; 作者简介:迮恺 (1993-) ,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可信计算、形式化方法;E-mail:ZeKai@nuaa.edu.cn 作者简介:陈丹 (1979-) , 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信息隐藏; 作者简介:庄毅 (1956-) ,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可信计算、分布并行计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Dynamic Intransitive Noninterference Model Based on iP-Observability Attribute Checking ZE Kai CHEN Dan ZHUANG Yi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model is too strict to determine the dynamic trusted of system, a dynamic intransitive noninterference model based on iP-Observability attribute checking was proposed. The model abstracts the system into a six-tuple, which introduces the iP-Observability attribute from the noninterference theory, the observability of system states and system state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ransforms the iP-Observability into P-Observability attribute in automatic machine by automatic machine model, and then use the P-Observability attribute checking algorithm to reverse the original system to meet the dynamic intransitive noninterference theory. Finally, an example of the corresponding abstract system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Keyword: iP-Observability; intransitive noninterference; P-Observability; attribute checking algorithm; automatic machine model; 0概述 一方面, 得益于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另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电子通信的全球化, 对安全通信协议的需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 嵌入式系统在军事、工业和家用电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信性作为操作系统最重要的属性之一, 已成为嵌入式系统重点研究的方向。但现有系统可信判定模型大多局限于系统启动后, 对实体的静态可信判定, 且对于系统进程可信的判断过于苛刻, 系统动态可信的判定仅停留在充分性的解释, 难以完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