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拉速非正弦振动连铸结晶器内振痕的形成机理研究.docVIP

高拉速非正弦振动连铸结晶器内振痕的形成机理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拉速非正弦振动连铸结晶器内振痕的形成机理研究

高拉速非正弦振动连铸结晶器内振痕的形成机理研究 孟祥宁 朱苗勇 江中块 冷祥贵 程乃良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沈阳 110004)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南京 210039) 摘 要: 通过分析振动周期内弯月面初凝坯壳的受力,阐述了连铸板坯表面振痕形成过程,解释了关于振痕生成位置的“附加液体容积”模型。结果表明:弯月面初凝坯壳在钢水静压力、摩擦力和保护渣渣道压力作用下随凝固进程形成振痕,振痕生成位置主要取决于初凝坯壳固液混合区的固相分率。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高拉速,振痕形成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Oscillation Marks 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with Non-sinusoidal Oscillation and High Casting Speed MENG Xiangning, ZHU Miaoyong, JIANG Zhongkuai1), LENG Xianggui1), CHENG Nailiang1)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4during an oscillation cycle, and the “Extra Liquid Volume” model about position of oscillation marks formation was expl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errostatic pressure, friction force and flux channel pressure act on shell bring on oscillation marks along with solidification progress, and the marks position primarily lies on solidified mass fraction of solidifying shell mushy zone. Key Words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non-sinusoidal oscillation, high casting speed, oscillation marks formation 振痕是连铸坯特有的表面现象,作为表面裂纹、皮下夹渣和偏析等缺陷的主要发源地,严重影响连铸坯的表面质量[1]。振痕主要表现为“凹陷”型和“钩”型两种形式,至今有关振痕形成的模型和理论可归纳为弯月面初凝坯壳受结晶器内热和力的综合作用[2,3]。稳定操作下,振痕的形成受钢水过热度、冷却水量和拉速等工艺条件波动的影响小且稳定,而被广泛接受的“保护渣作用”机理指出,结晶器往复振动产生周期性施加于初凝坯壳上的机械力是形成振痕的主要原因[4]。 本文计算了拉速2.0 m·min-1浇铸SPHC([C]≤0.08%)钢种时板坯宽面弯月面区摩擦力、渣道压力和钢水静压力,分析了振动周期不同时刻初凝坯壳的受力情况,描述了高拉速稳定操作下连铸坯表面振痕在机械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解释了关于振痕生成位置的“附加液体容积”模型,指出坯壳固液混合区的固相分率值是决定振痕产生位置的主要因素。 (1) (2) (3) 式中,dl为液渣膜厚度,mm;flfs为单位面积固体摩擦力,Pa;h为弯月面下距离,mm;pI为渣道入口压力,Paps为钢水静压力,Pa;vc为拉速,m·min-1;vm结晶器振动速度,m·min-1ηs为固体摩擦系数μf为保护渣黏度,Pa·sρs为钢水密度,kg·m-3。 假设保护渣充满整个气隙,坯壳只有垂直拉坯方向的稳态传导传热,渣膜和坯壳内温度均呈线性分布,忽略凝固相变引起的坯壳力学行为,考虑坯壳为不可压缩材料,则h处液渣膜厚度由以下各式计算[5]: (4)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