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长会课件76.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年级家长会课件7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 谈教育 “教育的本质目标是让人获得幸福,获得发展,而不是所谓的成功”。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公共教育,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学校教育由国家培养的教师执行,有统一的教材,体现国家的意志与方针;而家庭教育是由父母主导的个性化教育,是千差万别的。 学校教育侧重知识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浓缩成一个字,就是“爱”。 家庭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如何理解这个“爱”?   孙云晓:有两个层次: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真正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爱。一个人最难忘的记忆往往不是父母教给的道理,而是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这是一种亲密的生活体验,也是一种最容易为孩子理解的感情。你看婴儿吃奶时脸上的那种满足、露出的那种微笑,此刻在他(她)眼里无论怎样的母亲都是最美的。其次,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爱,由爱自己、爱他人,推及到爱社会,不能把自爱变成自私。   解放周末:但爱是容易失控的。   孙云晓:所以家庭教育是有风险的。每一种动物都会疼爱自己的后代,人类也不例外。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若停留在动物对后代的疼爱,那就极易失去节制,陷入爱的误区。   给孩子真正的爱  解放周末:现在很多父母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去爱。   孙云晓:爱的最大误区,就在于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   卢梭有一个观点,要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我赞同这个观点。假如你让孩子过得像个君王,那就不正常了。人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比如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常常会说“这个我来”,这就说明他(她)有独立的需要。如果你不能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还是一味地溺爱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权利。这样的爱,只能爱出一个废物,因为孩子丧失了独立的能力。 对孩子的爱要有节制   孙云晓:对。我一直认为,一个家庭不论多么富有,都不该对孩子过度满足。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节制能力,要敢于向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   这一点在儿童2-4岁阶段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他(她)开始在头脑中建立规则意识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有一些不好的举动,比如打人、骂人、睡觉前非得要吃糖等,任凭孩子怎么哭闹,做父母的都要果断拒绝。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道,原来这么做是不可以的。    爱孩子就是要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吗   孙云晓:他们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是幸福的。其实不然。一个被过度满足的孩子,不一定是快乐的孩子,因为快乐来得太容易了,他(她)觉得理所应当。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延迟满足”,就是说训练孩子为了更重要的目标,可以暂时放弃眼前的诱惑。澳大利亚有一位心理学博士在北京的一次心理学大会上讲了他所做的一个“糖果实验”,我听后深受震撼。他从澳大利亚和中国抽取了一些4、5岁的孩子,每个孩子面前都放两份糖果,一份多,一份少。然后给孩子们两个选择:可以马上吃掉少份的糖果,也可以等待15分钟后再吃多的那份糖果。小孩嘛,谁都想吃多的,但条件是你必须等待。结果,70%的中国孩子等不到15分钟就提前吃起了糖果;而66%以上的澳大利亚孩子都能等到15分钟以后,从而吃到了更多的糖果。   解放周末: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   孙云晓:这很值得我们中国父母注意,它或许能反映当今中国孩子特别是备受溺爱的独生子女的潜在危机。根据国外的相关研究,那些能够经得起诱惑的孩子,往往比无法自制的孩子更有忍耐力、更加独立、更有作为。一个被溺爱的孩子,是难以抵御诱惑、克制欲望的,而现实生活是充满诱惑与欲望的。   解放周末:小时候不能抗拒糖果的诱惑,长大了就可能无法抵御其他诱惑。   孙云晓:对。这样的小孩踏入社会后可能会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并终身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受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还有部分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下面介绍几中最错误的方式。 第一、反复唠叨式   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孩子在家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怎么只知道玩啊?”“你怎么总看电视啊?”“你这次考试怎么考这么点分啊?”这种唠叨常常带有谴责性质,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  第二、训斥打骂式?   训斥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教育方式,动不动就训孩子,“怎么这么不用功,考不及合格?”“笨蛋,滚出去!别在家呆着!”这种粗暴的语言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打骂式的家长数量不多,但是还少量存在,希望家长一定不能动手打孩子,要加以适当的语言引导。?  第三、达标奖励式?   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这叫达标式,同时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