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董克娜早已为小三正名的第一代女导演
董克娜(1930.12.15-2016.03.22)原名董文娟,山东威海人。1936年入威海明星女子小学读书。1942年入威海女子中学学习。1946年到山东临沂,入山东大学预科第三班学习,并参加学校业余剧团的戏剧演出。演出过《减租减息》《群猴》《钦差大臣》等话剧。同年6月调华东军区文工团任演员。1949年调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2年调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学校表演班任助教。195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校导演进修班学习。1957年毕业后调长春电影制片厂任副导演。
个人经历
1949年董克娜随部队集体改行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从此开始走上了从影之路。不久就拍摄了她作为演员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影片《女司机》。由于声带损坏,董克娜由此告别了演员生涯。
1955年董克娜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开始了电影导演的艺术生涯。1957年毕业后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担任《黎明的河边》《冰上姐妹》等影片的副导演。1960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1962年,独立执导第一部影片《昆仑山上一棵草》,影片采用了“以草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感情,她将昆仑草作为喻体多次出现在影片中,巧妙地烘托了影片主题。影片情节虽然简单,但当时的社会影响力颇大,激发了不少年轻人致力边疆扎根边疆的理想。
从艺六十余年来,董克娜先后执导了《昆仑山上一棵草》《女飞行员》《烽火少年》《第二次握手》《明姑娘》《相思女子客店》《谁是第三者》《黄土坡的婆姨们》等二十余部影片。其中《明姑娘》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相思女子客店》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黄土坡的婆姨们》获1988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作为唯一一个从五十年代跨进八十年代的女导演,董克娜导演的大部分影片都是描绘女性世界的。她塑造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屏幕上的女性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色彩,故事情节紧紧扣动着时代的脉搏,真实感人地映射出女性命运与时代发展的息息相关。
女性电影
董克娜是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女导演。她拍片子擅于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喜欢采用旁白、象征、比喻等手法来烘托主题。在风格上是多种多样的,多姿多彩的,《第二次握手》借鉴了西方意识流影片现实与回忆交叉进行的手法;《金鹿》则追求的画面的非均衡感;《相思女子客店》正视现实,真面人生,悲喜剧相融,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谁是第三者》清新,淡雅,质朴;《黄土坡的婆姨们》真实,朴素,可信等等。从这些风格中不难看出董克娜高超的艺术才华来。
董克娜今年3月22日因病于北京去世,媒体给予的报道篇幅很少,大多数提到的还是她做副导演的作品《冰上姐妹》以及她的处女作《昆仑山上的一棵草》或者得过政府奖的作品《明姑娘》《相思女子客店》等,她真正的代表作《谁是第三者》(上、下集)不仅没有提到,而且在所有电影网站上都找不到一张清晰的剧照,这是很大的遗憾。
在一个网上流传着各种打小三的视频的当下,重新来看1987年所拍摄的《谁是第三者》,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时代并没有进步。
《谁是第三者》有别于任何一部妖魔化“第三者”的影视剧,女主人公桑雨晨善良,有才华,她在爱情世界里拒绝做任何人的依附,即使她爱上了自己的导师,她也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另外,她在流言蜚语的攻击之下,依然敢于去爱自己的导师。这份勇敢和坦荡,真的令人震撼。
这部影片认为在爱情的世界里多余的那个人才是第三者,观念相当超前,当今国人的认知水准都达不到这个境界。
原配张恩寿在这部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攻击型人格,相当恐怖。她与丈夫原本就没有感情,她把责任全部推卸到桑雨晨身上。桑雨晨因为被当成第三者,而失去了留校任教的机会,被分配到远离文化中心的山区。张恩寿经历了与丈夫长达八年的抗战最终同意离婚,条件是丈夫要指认桑雨晨是第三者。他同意了。而桑雨晨意识到自己爱上的是“爱的幻影”最终放弃了这个让自己身败名裂,处于绝对无助之地的软弱男人。结尾像《玛丽亚布劳恩》那样令人肃然起敬。
这个时候,你才会强烈的感觉到影片中强大的女性意识,不管世俗的力量(男权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不管这个男人让自己如何热爱过,不管单位给自己怎样的处罚,不管父母多么的不理解,她依然是独立的,她依然要做出自己的选择,爱她所爱,无怨无悔;最终离开让自己困顿八年的爱情,也同样是她自己的选择。
相反,那个通过搞垮自己的丈夫的生活、经济、情感的原配,代表的不是女性的独立,而是一种男权的反射。
逆流而上
很有意思的是,董克娜的影片几乎都会呈现观念的冲突,她总是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去展现尖锐的社会、时代、性别的议题。
文革之后,是中国大陆的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文革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本手抄本小说(地下文学)《第二次握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