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七卡墓群与布尔霍图伊文化对比研究浅论.docVIP

额尔古纳七卡墓群与布尔霍图伊文化对比研究浅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额尔古纳七卡墓群与布尔霍图伊文化对比研究浅论   【摘 要】额尔古纳河流域是中外史学家公认的蒙古族源地,蒙古族起源于蒙兀室韦部落,因此室韦文化对研究蒙古族源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额尔古纳河流域遗留的文化遗址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遗址文化及出土文物,结合相关研究发现七卡墓群遗址与布尔霍图伊文化有诸多相同之处,本文对两者进行对比及研究浅析。   【关键词】蒙古族源 额尔古纳 七卡墓群 布尔霍图伊文化 室韦文化 对比研究   额尔古纳地域特殊,南北跨度大,边境长度为673.11公里。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北部隔着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赤塔州相望。额尔古纳由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额尔古纳河三大生态系统合围而成,具有森林、草原以及森林向草原过渡的三种不同地域类型。这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使得这片区域的考古研究显得尤其“特殊”。隋唐时期这里曾是室韦文化分布的重要区域,对研究额尔古纳河流域室韦文化及相关历史遗迹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额尔古纳右旗七卡墓群位于额尔古纳河西岸,隔河相望就是俄罗斯。墓群位于山体南侧山坡处,遗址南侧为湿地平原。   根据额尔古纳河流域隋唐时期的史料记载和当地文物遗址及文化类型分析,七卡墓群地域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本文就七卡墓群出土文物与史料记载的俄罗斯布尔霍图伊文化类型进行对比研究,为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室韦文化地域考古提供一些新的信息和研究线索。   林梅村的《从额尔古纳松林到成吉思汗的崛起》和林树山的《东后贝加尔地区的室韦文化源流及其成分》两篇文章中对布尔霍图伊文化及墓葬出土都有着详细的研究描述。与七卡古墓群进行对比,发现两处遗址有诸多相同之处。布尔霍图伊文化分布在额尔古纳河沿岸,采用竖穴土坑墓,无葬具(个别用石棺),侧身屈肢葬,头向西或西北,随葬器物有附加堆纹和刻纹平底陶器、桦树皮器皿、柄端带圆环的铁刀、骨弓弭、骨镞等,不随葬家畜。   七卡墓群记录见于1992年《呼伦贝尔文物》中标题为《额右旗七卡发现鲜卑墓》一文。1989年额尔古纳右旗拉布大林曾出土24座鲜卑墓,根据当时拉布大林鲜卑墓群的相关研究对比将七卡墓群暂定为鲜卑墓群。但七卡墓群与拉布大林鲜卑墓群也有所区别。   七卡墓群与拉布大林鲜卑墓群的区别:   1.七卡墓群墓葬头向朝西与拉布大林鲜卑墓群头向朝北或偏西有着明显不同。   2.七卡墓葬多为上半部填充石块,下半部填充土。拉布大林鲜卑墓群全部为土填充。   3.七卡墓群只有M3出土四个马蹄骨,拉布大林鲜卑墓群多葬牛头、马头、猪头、羊头,两者随葬动物骨骼数量存在明显差距。   4.七卡墓群出土文物不多,但铁器数量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拉布大林鲜卑墓群,而拉布大林鲜卑墓群骨器所占比例较高。   1988年、1990年两次对七卡墓群5座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将其与呼伦贝尔地区鲜卑墓群对比研究后,认定为鲜卑墓群遗址。此墓群分布范围为山坡南侧漫坡地区,工作组在清理这5座墓葬之前,遗址周边居民采石时就已发现大量人骨、兽骨、陶片、铁器等。2010年全国文物三普期间,笔者在恩和民族乡时,一位俄罗斯族老人送来了其在七卡遗址附近拉石头时挖出来的人头骨、骨镞、铁镞、铜饰品与琉璃珠等文物,引起了笔者对七卡墓群文化的重视。现将布尔霍图伊文化类型与额尔古纳市七卡村七卡墓群进行对比研究。   ?纱σ胖肺幕?相同之处为:   1.墓群遗址西距额尔古纳河1公里左右的南山缓坡下方。   2.墓葬形式竖穴土坑墓。   3.无葬具(下土,上多石块)。   4.尸骨有仰身直肢,有右腿弯曲、左腿直伸(林树山记载东后贝加尔墓葬分类的第一类,属于这个文化范畴)。   5.埋葬者头向都朝西。   6.陶器均为手制夹砂素面陶器,纹饰分为压纹和附加堆纹平底陶器。   7.M5出土一件桦皮器皿,“圈足”多见于鲜卑墓群文化特征。   8.出土物有铁马衔、铁刀、骨镞、骨坠、骨扣、鸣笛、铜耳环等。   两处遗址文化不同之处为:七卡墓群M3出土四块马蹄骨,布尔霍图伊文化不见报告中提及兽骨。   根据对比,七卡墓群除有马蹄骨出现外,其余墓葬文化形式大多吻合布尔霍图伊文化类型,这个文化类型与拉布大林鲜卑墓群必然有一定关联,但又有实质性的区别,值得高度研究,推论七卡墓群不应是鲜卑文化遗存,或为室韦文化遗存。   当然以单一遗址对比也是不严谨的,除了对七卡墓群棺木方向的研究外,随着随葬品铁器品种的增多,出土铁镞、铁带卡、铁马衔、铁刀等,桦皮器出土相对减少,骨器、骨镞也有出土,但比重相对减少,这些特点尤其与布尔霍图伊文化相似,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值得进一步研究。   那么根据林梅村老师的文章以及唐史所述额尔古纳河流域古代北方民族分布,可得布尔霍图伊文化大概是骆驼室韦考古文化的推断。根据骆驼室韦是隋代北室韦的地域来理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