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粘弹堵水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平井粘弹堵水技术

水平井粘弹堵水技术 一 简介 粘弹堵水属于油田化学堵水技术范畴,可应用于稀油注水井调剖,稀油油井堵水,水平井堵水调剖及稠油蒸汽吞吐井的堵水封窜。这里重点介绍一种水平井粘弹堵水技术: 化学堵水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堵水技术。化学堵水包括:水溶性聚合物选择性堵水;硅酸钠堵水;树脂堵水和其它化学剂堵水。自八十年代以来,化学剂堵水技术就已成为主要的堵水技术,尤其是各种聚合物堵水发展较快。据统计,每注一吨化学堵剂,从水淹井中平均可增产原油143.7t,减少出水量可达4500m3。 二 作用机理 粘弹堵水是应用一种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用饱和卤水携带。在低粘度基液情况下注入油层深部,通过大剂量的胶态分散凝胶在地层孔隙中的运移、良好的吸附性、粘弹性及卤水与碳酸盐形成的无机沉淀达到堵水调剖的目的。它的选择性就在于这种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在饱和卤水以及原油中是卷曲的,而在淡水中,在地层水中是伸展的,交联的。具有很强的封堵性 从理论上说,堵水调剖的主要机理就是想方设法来调整油层间不同渗透率层的压力梯度,从而减缓注入水或地层水的在生产井中的锥进。其渗流规律符合达西定律。 三 室内实验 (一)基本配方与浓度: 试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基液主要含两价氯盐及树脂交联剂,聚合物为800-1000万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粘度值为地面条件下聚丙烯酰胺未交联、未溶胀时的粘度,基本接近注入粘度。 (二) 凝胶试验: 该配方主要在注入地层后,盐度降低,聚合物溶胀,同时在地层温度下发生聚合交联反应。本试验采用5号配方,配成100ml小样,由于受试验条件限制,凝胶强度值用倾倒伸长值来代替,把凝胶后的小瓶样品倒置,测量其堵剂伸出瓶口的长度值。 四 技术指标及施工工艺 (一) 技术指标 1 基液粘度:有较低的地面粘度,一般注入时粘度低于100mPa.S 2 耐温:70℃以上。 3 环保:无毒、无害、无污染。 (二)施工工艺 1 按设计量及配方配液。根据施工井的油层状况,确定水淹层厚度和油水前缘在低渗透层的推进距离,用下式计算堵水剂的用量: Q=兀?R 2?H?S 式中: Q----堵水剂用量(m3) R----封堵半径(m) H----油层吸水厚度(m) S----油层孔隙度(%) 2 作业下堵水调剖管柱:笼统管柱下入直井井段底部。 3 700型水泥车注入。先根据井深注入一定量的清水,罐满井筒,或在套管打平衡液。再注入堵剂、排量低于0.2方/分钟,压力不得超过正常油层破裂压力。 五 效果评价 统计在辽河油田现场应用效果。水平井堵水调剖从以下几个方面见到明显效果: 1 产液剖面有明显的改善; 2 油井含水下降,平均含水下降大于十个百分点。 3 增产效果好,统计20口井,平均单井增油500吨。 * * 聚合物堵水在高含水油井中早已取得成功,通过向油井中注入聚合物,不但可以减少水的渗透率,同时,聚合物可以堵塞地层中的大孔道。研究表明,采用聚合物堵水对油的渗透率影响很小,处理时不需要测定水源或封隔任何层段,处理费用较低。最终可取得降低产水量提高产油量的效果。美国以聚丙烯酰胺为主,前苏联以聚丙烯为主,并相应采用石油副产品作为堵剂。我国九十年代以后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发展很快。 目前,随着水平井钻井、完井及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水平井数量增长很快,使水平井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对于水平井,由于受井身结构特点的影响,水平井堵水调剖首先应考虑保证不卡管柱,所以不能采用硬堵方法。其次,由于水平井中一般横向单层采油井段较长,不同于直井薄互油层纵向上的吸水剖面调整,属于层内堵水调剖,因此应用一种选择性堵剂更为重要。依据室内研究结果与现场应用的经验,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已经形成了系列的水平井堵水调剖产品。同时该工艺施工工序简单,堵水效果好 。 序号 基液浓度(%) 聚合物浓度(%) 粘度值mPa.S 1 30 0.5 128 2 40 0.5 117 3 50 0.5 96 4 30 0.7 341 5 40 0.7 305 6 50 0.7 270 序号 试验温度℃ 交联时间(h) 倾倒伸长值(cm) 1 40 24 3.1 2 55 12 4.6 3 70 8 5.6 4 85 6 7.3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