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有什么作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学旅行有什么作用?

研学旅行有什么作用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成长路上,它的作用有多大?临近开学,家长们开始为孩子规划假期生活。而近年来,研学旅行,将孩子的视野延伸到更广阔的“舞台”上,成为越来越热的选择之一。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作出规范。国外都有哪些常见研学活动?日本:研学旅游在日本被称为“修学旅行”,是日本学生具有特色的活动。其中小学生主要就近参观名胜景点或是集体泡温泉;初中生不光去名胜景点,而且把教科书中出现的国会议事堂、东京塔等列为参观景点;高中生则倾向把参观地点定位在自然体验或了解往日战争的悲惨历史,修学旅行常去冲绳、广岛、长崎等地。韩国:韩国教育部门将毕业旅行作为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目,纳入学分管理,学生只有参加并修够相应学分,才可以毕业。研学旅游的范围也不囿于本国内,如2014年,韩国大学生“东北亚大长征”活动就选择高句丽的开国王城——位于我国辽宁省的五女山城,以及高句丽时代遗址——我国吉林省集安市、敦化市、东京城等地进行考察。英国:今天,很多英国家长会选择在暑假带着孩子一起旅行,有些没有家庭出游计划的学生也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出游,在旅途中学习知识。由于欧盟国家间往来不需要签证,所以英国学生的境外研学旅游较之非欧盟国家的学生更为便利。美国:美国家长较少有“望子成龙”的功利念头,所以研学旅游和夏令营、冬令营一样,为满足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是假期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美国霍奇基斯高中甚至曾组织10-12年级的学生去南极开展为期3周的探险之旅,让孩子们在考察南极半岛和周边岛屿,观察鲸鱼、磷虾群,拍摄帝王企鹅、海豹、冰山的同时,听取随行的南极科考专家学习生态学和当地历史。研学旅游有哪些特点?1、以青少年学生为中心2、以学校为主要组织单位3、以明确的主题和目的为关键4、以良好的社会支持为发展助力?逐步建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介绍,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意见》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意见》强调,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各地要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并探索建立基地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该负责人表示,各地要制定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2实践教育薄弱制约素质教育实施?与国外通行的修学旅行、营地教育相比,我国现有的研学旅行项目主要是一种市场行为,而在其越来越受追捧的背后,存在不少问题。当研学旅行被规定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其价值和效果必然将得到极大保证和释放。这也是此番研学旅行如此被强调和规范的原因所在。“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坦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加强中小学实践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必须看到,社会观念在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观念在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教育。“当下,我国很多地区不敢组织学生开展野外活动,这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或者说是一个顽疾。其原因包括,学校担心发生意外事故,怕负不起责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研究员孙云晓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说:“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总体上缺乏对研学旅行的基本了解,缺少基本规范,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和经费保障机制,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组织实施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没有校内外一体的联合教育网络,交通、食宿等社会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出行需求等。”3完善的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是关键“与传统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课程相比,‘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足功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