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反思
八下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反思
坐在电脑前写本课教学反思的时候,忽然就想到了2009年,刚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第一次在区里开公开课的点点滴滴。当时授课的内容是七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那些略显青涩的片段,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特别是当了班主任之后,每一天都疲惫、忙碌 ,日子过得格外泥泞。我像一切普通毕业生那样告别学生时代,以清澈而稚嫩的身心,步入烟火人间,初尝生活种种,和各式各样的学生与家长打交道。每一天,我收起一整天的板着脸教育学生的面孔,拿起挎包,还有书本,关灯,离开。日复一日。
不知从何时起,就这样慢慢地懈怠下来。回到家里之后,就想疲累地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动。班级的学生,教材的钻研,就这样在我为自己找的借口中,一天天地离我远去。刚工作时候,第一次校内赛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反复找师傅磨了好几次课,和学生一起排练历史剧《张骞通西域》时的兴奋,第一次开完课之后,连夜写教学反思时的勤奋,钻研教材,写了好几篇文章,为了得到更多人肯定时的努力,就这样慢慢地被堙没每一个琐碎的日子里。
直到2013年,我工作第5个年头的开始,当徐组长给我布置开一堂市公开课任务的时候,我才刹那间清醒了过来。参加教研活动也有好几年的时间了,市级公开课听过的也不少,把这样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连我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但不服输是我的性格,最后决定硬着头皮上(其实当时的情势也由不得我不上嘿嘿),还暗自下了决心:怎么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而且还要争取啃得漂亮。
首先是选题。最初只是定下来在教研组“史料教学”课题的引领下,在八年级下册的范围内挑选一课内容。八年级下册虽然我已教过好几轮,但一直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情绪化而又随性的我,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会讲好几节课也意犹未尽,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题就匆匆带过,也没有深入钻研的念头,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但人就是这样,很多自己身上的缺点是明明知道的,却一直下不了决心去改正。刚好我在去年的暑假参加了“台湾环岛八日游”,虽然是第一次踏上祖国宝岛,但台湾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台北,却给我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现在想一想,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一脉文化的传承吧,这种文化的力量,无影无形,却又深入人心。乐游台湾结束之后,没想到我和台湾还有不解之缘。新的学期开始了,作为班主任,我又接手了新的班级,在了解学情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来自台湾小男生,温文儒雅,彬彬有礼,还主动担任了历史课代表的职务。既然如此,我何不就选择八年级下册有关台湾的内容教学呢?在征求了教研组的意见后,最终敲定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本课的内容其实之前有不少老师都讲授过,想要教出新感觉的话,那就需要新素材,新观点。这其实还是很有难度的。2011年版新课标对本课制订的课程标准是: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明确了本课的课程标准和重难点之后,我开始着手准备各项素材,包括图片、文字、数据、视频等各种史料,由于本课时政感较强,我又关注了大量最新的时政要闻和两岸局势最新动态,浏览了诸如国台办、商务部和中国台湾网等网站,和《慆慆不归——我在台湾40年》等台湾老兵的回忆录等等,在准备期间,尽可能搜寻大量的素材。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本课选取的数据都截止到2005年,如今已是2013年,特别是2008年两岸“大三通”开启之后,海峡两岸的交往必然有了新的发展。因此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大量的素材像金字塔的低端,是我本课想要出新出彩的重要依撑。
在掌握大量的素材之后,我又犯了难:每一则材料都有各自的价值,如何去深入挖掘呢?该舍弃哪些、该留下哪些为我所用呢?面对如此繁杂的材料,如何理出一条主线来贯穿始终呢?如果线索不明确的话,那所有这些材料只是一盘散沙,毫无价值。这个过程中,现在我回想起来,真的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它考验着一位历史老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眼光、耐心、细心和毅力。说实话,在这个过程中,我好几次都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在面对所选的材料做出的课件一次次地面对质疑的眼光时,我仿佛了陷入了“修改—被否定—再修改—再被否定”的怪圈,无所适从。如果不是师傅一次次地耐心的开导我,给我信心,一次次地给我建议,在我没有完全领会所选材料意图的时候一次次地和我沟通,在她工作如此繁忙的情况下牺牲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一次次地帮我磨课,那很多东西真的就可能不同了。每想到这些,我就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因为有你们。
当我再一次定下心来再一次继续前行,挖掘每一则材料的时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答记者问时论及两岸关系时的表述让我豁然开朗:何不就将总理的话“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连着筋,没有解不开的结”作为本课的主线呢?这里的“筋”指的是什么?“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