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导频上行帧结构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TE导频2.1 上行帧结构设计 引言 引言提出了对本文档的纵览,帮助读者理解该文档的编写目的,适用的读者,参考资料,术语解释等等。 编写目的 简要描述本文档涉及的研究内容和范围,说明本文档编写的目的和意义。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列举本文档所针对的不同读者,如开发人员、项目经理、测试人员或文档编写人员等,提出适合各类用户的阅读建议。 缩写术语 提供正确理解该文档所包含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上行导频设计 上行帧结构设计概要 尽管上行这结构的设计并不是我们这里所关心重点,但是与下行导频设计一样,这结构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着上行导频的设计,所在这里我们也需要简单介绍一下上行帧结构。在公司内部文档相关参考文献[1]中有详细介绍,我们这部分内容将从中取出分析。 早期的LTE上行帧结构 从上、下行链路的对称性考虑,EUTRA上行帧结构必须与下行相一致。因此早期的上行帧结构在设计上与早期的下行帧结构是基本相同的,无线帧长也为10ms,一个无线帧等分为20个0.5ms的子帧。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子帧结构设计,下行链路子帧结构的设计非常简单,即根据CP模式(常规CP/扩展CP)的不同,一个子帧可包含7/6个OFDM符号;而上行子帧则进行了独特的长块、短块结构设计,如图表 21。 图表 21 包含2、3个短块子帧结构版本 早期的LTE上行之所以考虑这样的子帧结构,主要是出于放置导频的需要。与下行链路不同,上行链路最终采用的是基于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的多址方式。由于各用户数据之间是频分复用的,因此希望每个用户的导频信号与用户数据能够占用相同的带宽,即希望导频与数据之间采用TDM的复用方式。因此需要在子帧中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段用来专门发送导频,我们称之为导频块。任意一个参数的设置都不可能是任意的,都需要权衡所有的制约因素,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对于导频块的设计当然也不例外。与导频块设计相关的参数有2个,即导频块的时间间隔和导频块的数量。对这两个参数进行设置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 ◆子帧结构的复杂度 从这个角度考虑,一方面希望导频块的数量不要太多,另一方面希望导频块所占的时间间隔与数据块所占的时间间隔最好满足一定的倍数关系,同时希望导频块的位置是固定的。 ◆导频开销 从这个角度考虑,希望导频块尽量的短,并且导频块的数量尽量的少。 ◆信道估计质量 从这个角度考虑,希望一个子帧内导频块的数量能够多于一个,因为在高速情况下,至少需要2个导频块才能获得足够的信道估计性能。同时导频块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但该间隔也不能过大,这样有利于联合一个子帧内的各导频块进行子帧内插值,并且,在Localized映射的情况下,还能够联合相邻子帧的导频块进行子帧间插值,进一步提高信道估计的质量。 综合以上3个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导频块的时间间隔的设置上,各公司几乎没有分歧,都认为令导频块的时间间隔为数据块的一半是比较合适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短块,与之相对,通常将数据块称为长块。值得注意的是长块只能用来承载用户数据(这里的用户数据既包括基于调度的数据传输,也包括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短块既能承载导频信号,又能承载用户数据。这主要是基于在保证一定的信道估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导频开销的考虑,使得能够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对导频块进行灵活的配置。根据参考文献[2]的仿真结果:在低速环境中,只需要一个导频块就能够满足要求,同时又可使吞吐量达到最大;在中速环境中,使用两个导频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性能;在高速环境中,尤其在低SNR以及高多普勒情况下,综合考虑信道估计质量和导频开销,认为配置三个导频块能够达到最好的性能。关于一个子帧中短块的数量,当时虽未达成一致,但主要的观点都集中在2个或3个,因为一时难以抉择,所以25.814一开始给出了子帧结构的两个版本[3],即为上文图表 21,分别对应2个和3个短块情况。关于短块具体位置也有很多提案,从信道估计质量方面考虑,并经过大量仿真,认为对于2个和3个短块的情况,如图表 21所示的方案是最优的。 上行传输的最小TTI长度与上行子帧间隔相等,也为0.5ms,同时与下行类似,由多个子帧组成的长TTIs的情况也会被考虑。 对应于图表 21的其它参数的设置分别表格 21和表格 22所示。对于上行链路来说,在进行参数设置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带宽利用率和PAPR两方面的因素。我们知道,在SC-FDMA信号产生的过程中,频域成形滤波器的滚降系数越大,PAPR越低,带宽利用率也越低;反之,滚降系数越小,PAPR越高,带宽利用率也越高,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做一个合理的折中。而这个主题已经不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范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参考文献[1],其中有较为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表格 21 上行传输参数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