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按排放方式分类大气污染来源.ppt
气态污染物 颗粒污染物 急性危害 煤烟型烟雾事件 著名的煤烟型烟雾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的定义及成分 著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的生成 光化学型烟雾的危害(health harm) 煤烟型烟雾事件与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的特点比较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时间:1986年04月26日 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 时间:2004年04月16日 慢性危害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温室效应产生的环境生态的影响 温室效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全球对策 臭氧层空洞(Ozone depletion) 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发现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的成因 (1)CFCs CL (2)CL与O3作用生成O2 CL+ O3 CLO+O + O O +CLO CL+O2 O + O3 O2 臭氧层空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皮肤癌增多 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导致的健康危害 免疫系统抑制 白内障发病率增加 臭氧层空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全球对策 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2)面源污染调查(整个工业区或城市) a)地形、地理位置,气象条件 b)城镇规划功能区情况,工厂污染源分布情况 c)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建筑密度,居住情况 d)燃料使用情况 e)交通情况 f)绿化情况 (3)线源污染调查(流动性污染): 交通工具的种类、流量; 燃料使用情况;废气排放情况 (B)区域性污染监测选点方式 a) 按照城市功能区分区,选取有代表性地区布点,每类型布设2-3个采样点 b) 采样点呈几何分布,可分成若干三角形或方形小格,采样点布设在交叉点或小格内 c) 根据城市污染源及人口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代表性采样点 三、制订标准的方法 1.流行病学方法:现场调查,收集资料 2.有害物质嗅觉阈和刺激作用阈测定 3.毒理学试验: 1)吸入染毒 a)急性吸入染毒:以LC50表示,染毒时间短 b)亚急性、亚慢性吸入染毒:LC50,试验1~3个月 c)慢性吸入染毒:试验周期6个月 2)气管注入法染毒-颗粒物,急性试验 3)皮肤染毒-慢性试验 4.其它-快速计算法;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四、大气卫生标准 1. GB3095-96订为三级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 : IP日均0.15mg/m3; Pb日均0.0015mg/m3; SO2一次0.50mg/m3,日均0.15mg/m3 Section 6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healthy effects 一、调查和监测的目的 1.查明污染源;2.查明污染状况;3.查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1)大气安全防护距离;2)城镇建设布局;3)废气治理; 4)保护人体健康 二、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污染源调查 (1)点源污染调查(工厂、烟囱) a)地理位置,空间情况 b)生产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车间,设备 c)废气物种类、成分,排放情况(排放量;排放方式、规律、高度;车间无组织排放生产环节) d)净化处理,回收情况 e)所用燃料情况 f) 原料、半成品、成品堆置、输送情况 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陆地面积缩小 酸雨、酸雾形成加剧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海平面变化 生态系统变化 病原微生物繁殖↑ 改变生物传媒和病原体的地理分布 原始病毒从冰川融化而进入环境 炎热地区、炎热季节:死亡率↑ 寒冷地区、寒冷季节:死亡率↓ 对发病率的影响 对死亡率的影响 2)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能源利用率-中国30%,日本57%,美国51% 1)努力控制能源的消费规模,发展节能式的生产规模; 加强森林植被保护 开发利用新能源 其它新策略 绿色对策 能源对策 1986年,美国南极考察队证实臭氧层空洞存在; 1987年,西德考察队在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 二)臭氧层破坏 1.O3层位于地球表面约20-50Km平流层中。 动态平衡:O2 UV O + O 180-240nm O2 + O + M O3 + M(激态) 在平流层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