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雷雨》中繁漪舞台形象的表达.docVIP

歌剧《雷雨》中繁漪舞台形象的表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剧《雷雨》中繁漪舞台形象的表达   摘要:本文以歌剧《雷雨》中繁漪的舞台形象的表达为研究的重点,并按照如下的顺序逐层来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曹禺先生的原著以及莫凡歌剧文本在创作上二者之间的共性特点。其次,从繁漪的演唱与舞台形象的表达两个角度,对繁漪进行人物与艺术表现层面的分析。最后,对繁漪形象的影响进行简单总结。   关键词:歌剧;雷雨;繁漪;人物形象;舞台想象   一、曹禺原著与莫凡歌剧文本两者间的共性   歌剧《雷雨》对原著的人物进行了删改,并将原著的4幕改成了两幕,削弱了原著中鲁侍萍以及四风的悲情戏,但歌剧的线索依旧以原著为主体,且二者都突出了女性人物在男权社会中悲剧命运。   繁漪的这种欲诉还休的经典型,也同样凸显在了莫凡的歌剧作品之中,莫凡将原著盘根错节的枝蔓多条的线索删除,凸显繁漪与周朴园、周萍父子二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纠葛。在繁漪这个交织着“最残忍的爱”与“最不忍的痛”这样悖谬而统一化的个性人物身上,体现出这个人物的深刻而又复杂的多元化,我们几乎难以用简单的字眼加以评判,因为她即是封建家族制、男权社会下被压抑被折磨的女性,同样也因为收到精神的摧残、虐待而发生的心里畸变,把自己所遇到的痛苦转嫁于他人身上,“具备雷电般 爆发的叛逆性格,为追求爱情与人性自由直面死亡与毁灭”,因而,对繁漪的解读层次不是平面化的,也没有像鲁侍萍、四凤那样给读者、观众一种比较纯粹的个性诠释,而是将善与恶、美与丑等对立的因素杂糅在了她身上,有着永远难以言明的丰富内涵。在歌剧的创作中,莫凡凸显除出了繁漪最能够体现“雷雨”个性的核心悲剧命运的女性角色,而鲁侍萍、四凤等女性则相对于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以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折射一类人物命运,这不但显得真实、生动,也同样起到了主次鲜明的作用,也更加强化了整部歌剧的悲剧色彩。   二、第一人称的联觉运用   联觉作用在歌剧中具有通感式的作用。所谓‘联觉’是两种感受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能够通过想象,联想,幻想等思维,心理模式来构建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类型,通常在音联觉乐的教学鉴赏活动中运用的比较广泛。作为歌剧《雷雨》中的核心人物,繁漪将第一人称的联觉效应运用得比较凸出。   在歌剧中,繁漪多次以咏叹调的形式来塑造舞台形象,这样以与观众面对面倾诉的演唱方式,接近了繁漪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观众在视觉化的观看剧情过程中,以及在听觉上倾听各种配器伴奏下漪演唱的曲段,可以多次以设身处地的想象方式进入到繁漪的内心世界中,他的烦闷,枯燥乏味,压抑,痛苦,无助,悲凉凉……甚至是那种心理上的畸形病态,观众都能够感同深受。   虽然歌剧在舞台设置、背景上的局限性,它不能像电影、电视剧《雷雨》那样提供一个更为真实的背景环境,但歌剧狭小的舞台正是浓缩了繁漪这个人物的本体形象,通过繁漪的演唱,观众能够体会到其内心复杂的心理,视觉化以及听觉上的符号刺激到观众的相应的感官上,积极地调动起观众对于繁漪人物形象的认可,第一人称的视觉效应激起观众情感上的强烈共鸣,真实感的艺术体验,让繁漪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立体。   三、舞台气质及形体语言   纵观整个剧情,繁漪是在受到周氏父子两代人欺负下,展开了她与周家之间的爱恨情仇。歌剧中的繁漪不仅表达了她对周家仇恨,同时也凸显了她其他方面气质,例如矛盾,优柔寡断,逆来顺受等等,尤其是其柔情的一面。这些舞台的气质,是通过饰演该角色的演员的形体语言来加以诠释的。   歌剧的第一幕便是凸显了繁漪所处现状的极度痛苦的呻吟状态:一片漆黑的场景,在哀戚的背景音乐中,灯光聚集在繁漪的背后身影上,此时,她背对着观众,抬头仰望着一片漆黑的天空,充满了孤独与无助。继而男声合唱队的乐声低沉地响起:“乌云啊,沉沉压在心头!”并重唱一次,继而通过男声合唱队的唱段来揭示繁漪内心的苦痛之情,“抹不去的痛,赶不尽的愁,雨来风满楼。”将“雷雨”即将到来的情景进行了预示,也表达了沉闷,压抑的环境特点,巧妙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这是通过侧面的角度来塑造繁漪的形象的。在合唱队的歌声中,繁漪消匿在黑暗之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暗示着结局趋于毁灭的走向,而这个主导者便是繁漪,继而女生合唱对响起,在与男声相类似的歌词演唱过程中,周朴园、周萍相继登场,而巧妙的是,周萍与繁漪的相逢,是在周朴园下场之后的,这实际上就暗示着两人之间存在着暧昧的关系,歌剧院而且四目深情对视,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了祸患的隐忧。同时,由合唱对扮演的乌云涌动。也象征着雷雨即将爆发的趋势,渲染了雷雨爆发前的紧张趋势--当然,繁漪的多元,复杂的气质在第一幕的开头就已经初露端倪。   繁漪“吃药”的剧情是通过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太展现其个性的。她在于周朴园的回合中,表现出了懦弱、逆来顺受的性格。此时的繁漪的气质是柔弱的,即使在刚开始之际表现出一定的抗拒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