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杭州:不能忘却的机杼之声
一位皇后的一次心血来潮,成了后世研究宋代丝绸技术的宝贵资料
杭州,某个秋天的夜晚,湖风像丝一般柔润,西子湖畔古老的西泠桥上,举办了一台露天时装秀――“东方丝国”。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座古桥,两边是接天莲叶,夕阳西下时,丝竹缭绕,模特从架在舟与岸之间的通道走来,像是从迷幻中走来,水绿、冰蓝、酒红,缤纷的丝绸在夜西湖上飘逸,调和了荷叶的清香后拂过古桥,夜里的西泠桥成了一座霓裳羽衣的丝绸之桥。
如梦如幻,就像丝绸的历史,说起来像一个遥远的梦。而杭州作为一个丝绸都会,已经有很久了。
浑身绫绢,遍体锦绣
1958年,杭州郊区的古荡发掘出一座汉代古墓,墓主人是一对夫妻,他们身上覆盖着一条丝织的被子。
早在隋朝,就有法律规定,15岁以上的女子必须学习养蚕纺织。
到了唐朝,杭州已有丰富多彩的各种丝织品,有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为证:“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柿蒂绫”是当时的一种图案清雅、质地轻薄的丝绸织物,在杭州做“市长”的白居易非常喜欢这种丝绸,并将“柿蒂绫”与名酒梨花春相提并论。
翻开杭州历史,也能不断读到丝绸二字。比如五代的吴越王,每次向中原朝廷进贡的丝织品都以万匹计;比如纳土归宋的前两个月,还进贡了“白金五万两、钱万万、绢十万匹、绫二万匹、绵十万屯”。
南宋就更兴盛了,当时普通百姓家里有织机的已经很普遍,而官营的生产工场也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比如有一家叫“绫锦院”的官营工场,有织机数百余架,工匠数千人。当时主要大街“御街”上的商铺,几乎有三分之一的生意与丝绸有关。那时杭州的布店是有分工的,专门卖丝绸的店叫“绸庄”,绸庄里只卖丝绸不卖布,而“布店”是只卖布不卖丝绸的,可见丝绸已是非常专业且非常兴旺的一个行业了。
那时杭州人的穿着颇为讲究,不仅逢年过节满身绫罗绸缎,即便平时,百姓也多用丝织品。
当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到杭州时,他惊讶地发现,这里竟然满街丝绸。他知道,沿丝绸之路向西,丝绸都是贵重礼物,属于宫廷礼仪,一件丝袍通常是统治者对臣下的赏赐。可是在杭州,“当地居民中大多数的人,总是浑身绫绢,遍体锦绣。”
一位皇后的心血来潮
甚至连皇宫里都有蚕房和机坊。公元1143年,春深四月。南宋的吴皇后照例走入皇宫大内的蚕房,城里的瓦子热闹得很,贵为皇后,却是享受不得这市井的繁华,也只好将每日时光消磨在蚕房里了。“蚕已经结茧了”“今天又多了许多洁白的茧子”――都被记录下来。
吴皇后居住的坤宁殿墙上挂着一幅《蚕织图》,那是於潜县令敬献的。县令是个有心人,他为了让皇帝了解民间农桑之苦,重视蚕丝生产,将养蚕到丝织的全过程细细地画了下来,有21个场景,21个画面。
皇上对这幅《蚕织图》十分欣赏,命拿到后宫展示。吴皇后很喜?g,每日对照《蚕织图》细细地观察从蚕到丝的过程,成了她主要的工作。看完了蚕房,莲步轻移,再去看看缫丝机坊建得怎样了,这也是按着《蚕织图》做的,虽然只是象征性的,却也是工序齐全,与《蚕织图》上描绘的一点不差。吴皇后心里有些诧异:这县令看来是颇为精通蚕丝工艺,这《蚕织图》就是一幅完整的工艺流程图吗?
吴皇后回到坤宁殿,站在《蚕织图》前,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养蚕缫丝是个细活,其中有很多环节图上画不出来,不妨将这些细处一一记下,注到图上,岂不更好。从此,吴皇后往蚕房走得更勤了,她将图上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用文字注明。
中国古代很少有关于丝绸技术的翔实记载,她不知道,一位皇后的一次心血来潮,成了后世研究宋代丝绸技术的宝贵资料。
中国第一所蚕桑学校
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吴地兄弟二人到日本传授蚕桑丝织技术,现今,日本还有“吴服馆”。可是到了19世纪中叶,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蚕丝科技发展很快,中国反而要转头向日本学习了。
1898年3月31日,西湖边的金沙港,一所“蚕学馆”开学了。
这是中国第一所蚕桑学校。在金沙港原关帝庙的旧址上建起的校舍,除了教室和宿舍,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楼,上下十四间,作为饲蚕所。学生30名,实到25名,都是秀才。杭州知府林启兼任校长,聘任日本教师主持教务,开设物理、化学、动物、植物、桑树栽培法、缫丝法等十九门课,学制两年。
到了蚕月,林启每晚公事办完,便划船去金沙港,与学生们一起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蚕学馆第一年就培育出了优良蚕种,林启又带着学生去乡间推广新品种,指导农民试养,并以此作为学生的考试成绩。
蚕学馆建校的当年,就向日本派出留学生,日本报纸专门报道评论杭州成立蚕学馆的事,惊呼“中国的蚕丝,将要重新崛起”。蚕学馆的历届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蚕丝实业、科技、教育的骨干。
1929年,城东刀茅巷建起了一片12亩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马复:新版教材特色与创新 (1).pdf VIP
- IPC-A-610J-中文版 CN-2024 TOC 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pdf VIP
- 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2025年5月修订).pptx
- 铁塔电池通讯协议.docx VIP
- 高中英语开学第一课 课件(共19张PPT)(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精品教学课件小学优秀课堂课件.pptx VIP
- 《2025-0126T-FZ 有色间位芳纶短纤维》知识培训.pptx
- T_CSES 22—2021_水环境化学污染物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pdf
-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doc VIP
- 第2讲 我爱你中国(第二课时)我自豪 我是中国人(课件)-《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