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
11.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每句1分,满分2分) 12 ⑶得到 ⑷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每个词1分,满分4分) 13. B(2分) 14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满分2分) 15. 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每点1分,满分3分) 2013济宁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闭户益读书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9.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6分) 7.答案:①得到。 ②更加(发奋)。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8.答案:①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②(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9.答案:第一问:同—读书都很勤奋刻苦;异—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第二问: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关于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 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 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写作 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 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 祝愿、惜别之辞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勤奋好学。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生平著作很多,有《宋学士全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在当时影响很大。 题解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嗜( ) 硕( ) 叱咄( ) 俟( ) 负箧( ) 曳( ) 屣( ) 皲( )裂 媵( )人 衾( ) 绮( ) 容臭( ) 烨( ) 缊袍( ) 敝衣( ) shì chì duō shuò sì qiè yè xǐ jūn yìng qǐ qīn xiù yè yùn bì 古今异义 走 走送之 古义: 今义: 跑 行走 汤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热水 食物煮熟后的汁,菜汤 趋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 今义: 快步走 趋势 或 或遇其叱咄 古义: 今义: 卒 卒获有所闻 古义: 今义: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有时 或者 最终 士兵 借 虚假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一词多义 观 若 从 作青云白鹤观 无从致书以观/遍观全书 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从乡之先达 当余之从师也。 景观 阅读 像,好像 及,比得上 向 跟从 像 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却,连词,表转折 可不译,连词,表顺接 课文结构梳理。 第一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 ①幼时抄书之艰 ②成年叩问之难 第二段:写从师求学的艰苦情况。 ①求师奔走之劳。 ②住读生活之苦 ③总括:勤且艰 概括形象 宋濂: 学习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坚守信约、尊重师长 、求学真诚谦恭、关怀后辈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读书)。 成年时 整个求学生涯 1、幼时致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3、求师奔走之劳 4、住读生活之苦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 勤且艰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生:色愈恭,礼愈至 师生态度 生活情况 同舍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