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蒙古族赛马题材的中国画笔墨精神
[摘要]中国画作品《旋风》对牧民和马的动感的表现,充分体现出蒙古人的阳刚之气和马的矫健俊逸的风骨,从而达到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重在画韵,次在画形的形神兼备的笔墨境界。中国画写意画的艺术语言,是人与自然的审美?P系的再现。中国画笔墨是传统艺术内在的特征,是中国画语言体系当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笔墨是将画家才情全都融汇到画面的感觉之中,以手中之笔抒胸中逸气。
[关键词]笔墨程式 笔墨气韵 笔墨语言 笔墨精神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12-02
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摇篮,蒙古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美誉,蒙古人有着坚强、豪放和不屈不挠的传统精神。蒙古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马与蒙古人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具有坚韧、勇敢、忠诚、聪敏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与蒙古人的粗犷、奔放、强悍的性格完美结合。
马与人的这种特殊关系,使其成了中国美术史上十分常见的表现题材。马的形象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在岩画、壁画、青铜器、玉器、雕刻、秦始皇陵兵马俑战车,汉画像石中的马等方面都有马的塑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马盛行于唐代,韩干等画家均以画马著称,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孟?\、清代的郎世宁、现代的徐悲鸿和刘勃舒等都是以画马名垂中国美术史。
一、题材与意境
用中国画这一传统绘画形式表现蒙古族的赛马场面,要从我创作《旋风》这幅画谈起。创作这幅画的素材和感悟来源于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大会上赛马当然成为牧民最喜爱的运动。人们通常把善于驯马、赛马、射箭和摔跤当作一项高强的本领来看待。骑手要有娴熟的马上功夫,健壮的体格和驾驭能力。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的赛马是人们喜欢的娱乐游戏活动。蒙古族特别尊重骑术高超、技艺出众的人,对于获得好骑手的牧民一直都给予极高的荣誉。在藏民族的英雄崇拜信仰中,力量、勇敢、智慧成为向往、崇拜的对象,赛马能手是证明男人强悍彪壮价值的标志。赛马节是藏民族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民俗。赛马已成了古往今来藏民族最持久、最普遍的群众性活动,并由此形成了藏民族的赛马文化。
中国画作品《旋风》表现的是“那达慕”赛马跑在最前头的二位骑手。勇敢的骑手有时身体紧紧地贴在飞驰的马背上,有时身体前倾屁股抬起扬鞭飞奔,骑手们你追我赶,跑在前面的马是枣红色的,随后的是一匹白马,在色彩上二匹马产生对比,形成前后远近的冷暖变化关系,前面的骑者和飞奔的骏马用浓墨重墨刻画,后面的骑者用淡墨虚线表现,并用大写意的手法,表现出的笔墨有浓、淡、干、湿、润的结构变化,并用提按顿挫长短疏密的线条,轻重缓急的笔墨,表现骏马疾驰后尘土轻拂的动感,通过人物和马的动感的表现,达到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重在画韵、次在画形的形神兼备的笔墨境界。中国画写意画的艺术语言,是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再现。中国画是一种意向艺术,古人有“迁想妙得”“中得心源”“画为心印”“造物我做主”等精辟之说。中国画作品《旋风》中通过对牧民和马的刻画,充分体现出蒙古人的阳刚之气和马的矫健俊逸的风骨。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同时对民族文化在品赏中找到了更多的审美感悟。
中国画作品《旋风》是我多年来在生活中扑捉、感受、挖掘的审美素材,通过多年创作花鸟画对笔墨精神的理解,再重新开始创作人物画对艺术语言的提炼。这幅画尝试用写意花鸟的笔墨线条画人物和马的笔法,是一种能改变一般素描画人物画的方法。我也融入了一些速写画风,既律动的活泼潇洒的笔墨。画前没有用木炭条起稿,而是顺着画笔的感觉行走,一笔下去浓淡干湿富于变化,勾线皴擦点染同步进行,沾一次墨尽量把笔中的墨用完,惜墨如金,这样墨的节奏和韵律就出来了。人物和马的造型并不追求形的准确模拟,而是注重提炼和表现画面整体的笔墨气韵,通过自如的笔墨把跃动的赛马人物刻画生动。中国画作品《旋风》这幅画经过三次画稿才完成,力求充分地完美表达,每次画都是在反复摸索人物的形象塑造和笔墨、线条的摆布,运笔的快慢、回转、轻重等,下笔才能做到胸中有数,意在笔先,下笔如有神。由于阅历和修养的不同,每个画家画马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画出的马神采也不同。
二、传统与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要求下,中西合璧的中国画风格的兴起,以徐悲鸿、蒋兆和写实为主的人物画;以潘?e兹为代表的根植于传统壁画和结合素描写实技法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以潘天寿为代表的浙派,坚持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基本策略;以傅抱石为代表的与潘天寿一样坚定传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