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挑选职业经理的五个主要误区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挑选职业经理的五个主要误区
职业经理人和企业主之间的是非与纠葛,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不缺职业经理,但缺少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因此探讨经理人的甄选之道,就显得特别重要。
1999年,兰州黄河集团险些被外聘的女总经理“黑”进自家口袋。2001年,广东创维集团行销总经理陆强华与老板黄宏生翻脸,并率近百人的行销队伍集体跳槽。2001年,广西喷施宝集团的职业经理人王惟尊揭露企业主做假帐,而他本人又被老板以职务侵占和商业受贿罪加以控告,并被拘留8个月之久才被取保候审。广东华帝集团2000年聘任的总经理姚吉庆,在2002年公司即将上市的时候,接到了董事会的解聘书┅┅
不管个中缘由究竟如何,职业经理人与老板之间纷争的最後结果都是使得企业元气大伤。这样的案例也使得一些原先以追求成长性目标为主要目标的私营企业主转而考虑将企业安全性目标放在第一位,或者希望在引进职业经理後能同时兼顾这两个目标。然而,私营企业主在挑选职业经理时往往难以如愿。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现阶段职业经理人阶层还不成熟,合格的职业经理人还相当匮乏;另一方面就是私营企业普遍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选拨机制,在挑选职业经理人时常常落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重学历,不重能力〗
这是追求成长性目标的私营企业主最容易落入的误区之一,而且这种误区往往由於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资讯不对称而难以被及时发觉。理论上讲,由於个人能力是私人隐秘资讯,除了家人和交往较多的朋友外,其他人一般很难直接观察到,或者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才能观察得到,比如:要通过人员访谈和资讯 集,甚至要共同相处一段时间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到底如何。因此,在时间相当短暂的面试流程中,只能把学历的高低和毕业院校的档次作为应聘职业经理人能力高低的显示信号。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文凭信号所起的显示作用相当有限。
首先,目前除少数中国高校外,大多数学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品质一般,即使是硕士生和博士生,教学品质也难有保证,一些硕导和博导一个人指导的学生甚至超过一个标准班45人!可想而知,这些硕士和博士水准如何,这样的文凭“含金量”能有多少?
其次,正是由於企业招聘人才时过於看重文凭,所以中国的假文凭市场才会相当红火。最绝的是一个夸口自己是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号称“湘南一支笔”的江湖骗子,老板看过其求职信後大喜过望,马上请他坐飞机过来面试,一切开支均由公司报销。结果企业在面试时发现,那个家夥居然连陈岱孙是谁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稍微高深一点的经济理论了。还有一家生产保健品的知名私营企业,其人力资源部总监和财务部经理两大得力干将的文凭竟然全都是假的,老板查出结果後哭笑不得。
况且,即使是货真价实的高学历,也不见得就一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
〖误区二:重能力,不重素质〗
追求企业成长性目标的私营企业主中,也有不少采取相对务实的态度,更看重对方是否是个“能干的经理人”。强调能力固然没错,但是如果不结合企业安全性目标考虑,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可能比追求“学历至上”还要大。
能力强的人不等於综合素质高,而且能力强的人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约束,其释放出来的破坏力量要远比能力弱的人大。更重要的是,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实际的结果却难以让人乐观,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使得契约精神难以在新一代人身上培养起来;资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社会信用的极度稀缺与法律惩罚机制的不健全产生“逆向选择”作用,反而容易将原本素质良好的职业经理人淘汰出市场。那些素质差的经理人一旦进入到企业,就好似在企业 埋了一颗定时炸弹。1999年兰州黄河集团董事长杨纪强聘请了一位非常能干的总经理,她也不负众望,将企业成功上市。但是,那位女职业经理人却很快在北京另立董事会,并在事实上架空了杨纪强。要不是发现及时,杨的数亿资产从此就归在别人名下了。广东潮州的一家企业,其外派的片区经理陀某,短短1年多时间就拿下整个温州市场,而且销售业绩一路上扬。但是,很快就有人举报说经理联合经销商诈骗公司钱财几十万。最後公司请公安局出面,驱车数千里抓陀某归案。而当初老板招聘陀某时,已经有人说起过此人有能力但素质不高,在以前的公司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可老板因为急需开拓市场的人才还是录用了陀某,结果自食其果。
〖误区三:重经验,不重潜力〗
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在招聘部门经理以上的员工时,都会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年限和相关经验,一般不考虑没有相关经验的应聘者。做出这样的限制,最重要的出发点不外乎是想节省时间成本,其次是降低出差错的风险成本,还有就是希望新进人员能够为公司拉来一些客户。但这几点都不能成为拒绝有潜质候选人的理由。
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