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连续檩条的可行性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型连续檩条的可行性研究

C型连续檩条的可行性研究俞广东1,2,夏军武1,袁浩文1,叶灏桁1(1.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从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两方面对C型连续檩条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C型连续檩条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并以一工程设计实例论证了C型连续檩条的经济性,进一步说明了C型连续檩条的应用价值.关键词:C型连续檩条;分析模型;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TU392.5;TU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930(2013)06-0813-04连续檩条相比简支檩条最大弯矩可减少15%~30%[1-3],且变形也大大减少.实际工程中Z型连续檩条得到了大量应用,但由于檩条的厚度及斜卷边的影响,往往使得在搭接区螺栓孔错位;屋面板在搭接区不平整;墙面窗户上下的檩条影响窗户的开启和泛水板设置困难,如图1(a).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对C型檩条在支座处做嵌套搭接处理,如图1(b),将简支C型檩条处理成连续檩条.并进而对C型连续檩条金属建筑系统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图1Fig.1Z型、C型檩条搭接示意图Thesketchesof‘Z’Purlinsoverlapand‘C’PurlinsoverlapC型连续檩条的数值分析分析模型11.1C型连续檩条是在跨间布置一根C型檩条,支座处另布置一根C型檩条与跨间檩条嵌套搭接,搭接长度在端跨取0.15L,其他跨取0.1L(L为檩条跨度).搭接檩条的端部用螺栓与跨间檩条连接.在刚架的檩托处将跨间檩条、搭接檩条通过螺栓连接在檩托板上.如图2(a)所示.分析时,将檩条与檩托板的螺栓连接,简化为铰支座;工程实践中搭接檩条端部与跨间檩条的连接常采用普通螺栓连接,不能保证接触面的摩擦力,因此简化为链杆,用来真实反映C型连续檩条的受力和变形状况.链杆轴力就是螺栓承担的剪力,用于螺栓设计.计算模型简图如图2(b)所示.图2连接构造与计算简图Fig.2Connectionconstructionandsketchofcalculation计算分析计算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檩条采用BEAM3单元,链杆采用LINK1单元.计算时,近似取搭接檩条与跨间檩条的截面面积、惯性矩相同.图3为三跨C型连续檩条在均布荷载w作用下弹性阶段的计算结果直至最后发生弯扭屈曲.通过分析可以发现:(1)支座处弯矩较大.由于搭接檩条与跨间檩条间采用了螺栓连接,在螺栓连接处搭接檩条与跨间檩条的挠度变形理论上是一致的.搭接檩条的端部受到螺栓的向下的剪力作用,从而1.2收稿日期:2013-06-07修改稿日期:2013-11-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俞广东(1971-),男,江苏兴化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结构工程、钢结构的教学与科研.81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5卷在搭接檩条的中部产生了弯矩作用;同时跨间檩条在螺栓连接位置也受到螺栓向上的作用力,使得跨间檩条跨中弯矩减少.(2)为使跨间檩条与搭接檩条的材料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保证经济性效果,搭接檩条的长度当以使搭接檩条与跨间檩条弯矩相当为宜.经计算处理比较,搭接长度在端部应取0.12L,在中部应取0.10L.(3)跨间檩条在螺栓连接位置由于受到螺栓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挠度减少.这对于工程实践中,荷载较大,檩条受变形控制的情况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按(2)所述的搭接长度进行计算,发现相较简支檩条端跨挠度减少了15%,中间跨挠度减少了31%.(4)在等跨情况下,端跨跨中弯矩比中间跨跨中弯矩要大32%.为使材料规格统一,方便施工,同时,又使材料性能充分发挥,不致浪费,宜采用不等跨布置的方式.计算发现:当端跨跨度取中间跨跨度的81%时,端跨跨中弯矩与中间跨跨中弯矩相当;当端跨跨度取中间跨跨度的66%时,端跨跨中挠度与中间跨跨中挠度相当.鉴于此,建议当受强度控制时宜将端跨跨度取中间跨跨度的81%;当受挠度变形控制时宜将端跨跨度取中间跨跨度的66%.(5)采用搭接模型计算出的弯矩、挠度与连续梁模型的计算结果形态非常接近.图4为按《建筑结构静力计算实用手册》[4]计算得到的五跨连续梁的弯矩图和挠度图.若将连续梁的支座处弯矩和挠度作一些处理,完全可以作为搭接模型的近似计算方法.(6)连续檩条在竖向力作用下,支座正弯矩区域,由于屋面板或屋面板加上层拉条系统,可以约束上翼缘的侧向位移和扭转,无需验算其稳定性;而支座负弯矩区域(图5中的L0)大部都在搭接区内,檩条为双檩条刚度,同时檩条下翼缘受到檩托板对其下翼缘的侧向约束,能防止受压下翼缘的侧向位移和扭转,因此,也不需要验算其稳定性.风吸力作用下弯矩图与竖向活荷载作用方向相反,对于跨中段,下翼缘受压,此时因失去屋面板的约束作用,必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